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阳阳明并病

太阳阳明并病

太阳经病又併发阳明经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薰之。”“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猜你喜欢

  • 鼾(hān 酣)

    鼾,卧息也(《说文》)。即睡眠中之鼻息声。①属生理性者,为熟睡时鼻中发出呼吸之粗鸣声。可参见息必鼾、鼾声条。②属病理性者,多见于慢性肥厚性鼻病;或痰阻心包、神志昏迷者亦往往鼾声如雷;后鼻道有阻塞性病变

  • 少商

    ①经穴名。代号LU11。出《灵枢·本输》。别名鬼信。属手太阴肺经。井(木)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布有来自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形成的末梢神经网和指掌

  • 妇人婴儿方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19卷,已佚。

  • 少阴厥

    六经厥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名少阴厥。……考其厥因,多以不胜乘其所胜,气不得行,遂致于逆。”参六经厥、厥证条。

  • 风疮

    出《片玉心书》,即胎毒疮疥。见该条。

  • 吴勉学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文人。字肖愚。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生平事迹未详。辑有《唐乐府》等书。他对医学很注意,曾校刊和辑刻不少医书。其中如《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河间六书》、《痘疹大全八种》等

  • 聋聩

    病证名。系指耳聋不聪之谓也。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聩”。治宜补益肾气、滋养气血。

  • 揪法

    推拿手法。见《急救痧证全集》。与拧法相似。用拇指和食指,或再加中指,快速敏捷地用力捏住肌肉或韧带上提。多用于肩腰部。

  • 寒热错杂证

    指寒证与热证错杂互见的病证。如《伤寒论》乌梅丸证即为治寒热夹杂者。《方函口诀》:“厥阴多寒热错杂之证。”除上下寒热交错之外,又有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等。详表证、里证、寒证、热证条。

  • 员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