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节律不匀、散乱无章、时快时慢之象,可见于气血严重消耗,病情危笃之候。《素问·平人气象论》:“(脉)乍疏乍数曰死。”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人参、炒酸枣仁、栀子(炒黑)、生地黄、麦门冬(去心)、当归各等分,炙甘草减半。水煎服。治心肺虚热,烦躁不宁。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则掣缩成痫。”《幼科类萃》:“惊者,虚惕怔忡,气怯神散,痰涎来去,其泻必青,渐生风而未至惊风也。夫惊邪入心,则面红脸赤,
民族医工具书。旺堆著。此书系由我国作者用本民族文字所编写的第一部藏医学辞典。共收辞目2500余条,涉及藏医基础理论、生理解剖、临床各科的病证、诊断、治法等,还有一些重要的医学人物和医学文献等内容,释文
即金液丹第二方,见金液丹条。
气功养生学著作。唐·施肩吾撰。本书认为习练气功,“先须知其本,知其本则末无不通”,所谓“本”,是指“神由形住,形以神调”,亦即使精神稳定于形体之内,形体与精神和调。此外,指出行功前当调和饮食,保持安定
古病名。即藏厥。指因内脏阳气衰微而引起的四肢厥冷。《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藏厥。”属寒厥重证,治宜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及灸法等急救回阳。
经穴名。代号ST2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上1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胃痛,
见瞻甫《慈航普渡》。即子啼。详该条。
病证名。腰痛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因风热之邪侵袭肾经所致。症见腰痛强急,牵连脚膝,口渴便秘,脉洪数。治宜祛风清热。可用败毒散,或大、小柴胡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