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虚证

肾虚证

肾气肾阴、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肾虚,……病苦心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肾虚,论曰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虚弱,则足少阴之经不利,故其证腰背痠痛,小便滑利,脐腹痛耳鸣四肢逆冷,骨枯髓寒,足胫力劣,不能久立。”《本草经疏》:“肾虚,即肾水真阴不足。十八证,肾虚腰痛,属精气虚;骨乏无力,属阴精不足,虚主骨故也;骨蒸潮热,属精血虚极;梦遗泄精,属肾风有火;溺有余沥,属气虚;溺血血淋,属肾虚有火,热伤血分;伤精白浊,属房劳过度,以致精伤流出,似白浊证;五淋属肾虚,兼有湿热;精塞水窍不通,属房欲不竟,或思欲不遂,或惧泄忍精,或老人气不足以送精出窍;齿浮真牙摇动,及下龈软,或齿衄,属肾虚有热;下消,属肾阴虚,火扰下焦善恐,属肾气虚肾藏志故也;阴窍漏气,属肾气虚不固,肾主纳气,虚则不能纳,故见是证;疝,属虚寒,湿邪乘虚客之所致;……奔豚,属肾虚,脾家湿邪下传客肾所致。”方用补肾丸鹿茸丸补肾磁石丸等方。参肾病肾虚寒等条。

猜你喜欢

  • 通谿。指较小肌肉的会合处。《素问·气穴论》:“肉之小会为溪。”

  • 金丝蝴蝶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红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 翻花下疳

    见《疡科心得集》卷下。即阴茎癌。详肾癌条。

  • 颊赤

    证名。小儿两颊发红。元·杜思敬《济生拔粹·田氏保婴录》论本证“由心脏邪热上攻也,宜服导赤散。”

  • 馤(ǎi 矮)塘医话

    书名。1卷。书末有补编2卷,名曰《医谈录》。清·张鲁峰撰于1851年。内容以论述有关内科杂病证治心得体会为重点。补编则以医论为主,包括有关温热病、舌诊、崩漏及妇女湿温病等内容。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惊伤胁痛

    病证名。见《医宗必读·心腹诸痛》。指因受惊伤碍肝气所致的胁痛。治宜通阳疏肝理气,可用桂枝汤或散加减(《类证普济本事方》)。

  • 痰火证

    病证名。即肺痨。《红炉点雪》卷一:“痰火证论。夫痨者劳也,以劳伤精气血液,遂致阳盛阴亏,火炎痰聚。因其有痰有火,病名酷厉可畏者,故今人讳之曰痰火也。”参见痨瘵各条。

  • 三陷

    证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上:“……有三陷变局,谓火陷、干陷、虚陷也。火陷者,气不能引血外腐成脓,火毒反陷入营,渐致神迷发痉发厥;干陷者,脓腐未透,营卫已伤,根盘紫滞,头顶干枯,渐致神识不爽,有内闭外脱

  • 鸡冠苋

    见《本草纲目》。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 暮食朝吐

    证名。见朝食暮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