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说

礼说

① 十四卷。清惠士奇(1672-1741)撰。惠士奇字天牧、仲儒,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进士,康、雍、乾间历仕。早年兼治经史,晚年尤邃经学。任广东学正,倡导经学,除著《礼说》外,还有《易说》、《诗说》、《半农春秋说》、《大学说》、《交食举隅》、《琴笛理数考》、《红豆斋时术录》、《南中集》、《采莩集》、《半农先生集》。《礼说》是惠士奇考证辨析《周礼》所涉名物制度的著作。《礼说》不载《周礼》经文,只标举所有考据辩驳者,各为其说,依经文次序编之。惠士奇鉴于西汉郑玄注《周礼》不免汉制,因而反对用清代的音字进行推求,主张考求原委。《礼说》将古音古字分别疏通,援引诸史百家之说。证明周制,参证郑玄《周礼注》所引汉制,皆旁引经文,持论有实证。实为治《周礼》之力作。《礼说》版本有红豆斋原刊本、清嘉庆年间上海彭氏校刊本、阮刻经解本。② 六卷。清黄以周(详见《礼书通故》)撰。此书是作者读秦蕙田《礼书通考》嫌其书吉礼好驳郑注、军礼又太曲从郑注,因想纠其偏差而作《礼书通故》。《礼书通故》篇成又嫌其不足,因之又著《礼说》以补前书之未备。也并不全是针对秦著。书中有很多处订正前人之误:丧服变除订正戴德,诸公订正郑注,括发免髽订正贾疏,解屦纳屦订正朱熹、江永,都信而有证。其它如论上古天子诸侯都有燕朝、内朝、外朝三朝,卿士先私朝后公朝,听私政在公朝退后。又论军中五种兵器为戈、殳、戟、酋矛、夷矛,选用兵种看其适用,不论军队的方位与服色。又论《明堂位》为西周古书,作于幽公之前,其中“鲁君孟春”、“鲁公之庙”、“武公之庙”为后人窜入。这些都发前人所未发,总之,此书是一部学术价值极大的书。传世为《儆季集著五种》本。

猜你喜欢

  • 朔方备乘

    八十卷。清何秋涛撰。何秋涛(1824-1862)字愿船,福建光泽人。道光年间考取进士,授刑部主事,曾主讲于保企莲池书院。何秋涛关切时政,尤重边疆史地研究,曾撰写《北徽汇编》记述上自汉晋下迄道光时期,蒙

  • 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干维耦。

  • 古本大学通解

    二卷。清聂镐敏撰。镐敏字京圃,湖南衡山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官至太子洗马。是书首有镐敏自序,认为程朱表章发明之功诚不可泯,但更改补辑则有不妥。是书体会贯通,复古本之旧说,识经传之定界。对朱子

  • 修真捷径

    九卷。元余觉华(生卒年不详)撰。余觉华,字荣甫,建安(今属福建省)人。撰有《修真捷径》九卷。此书约成于元至元中。书中所辑录之文,多为服气炼神的歌诀等。《四库提要》称其“论皆笃实,大旨阐发谷神不死之说者

  • 冕服考

    四卷。清焦廷琥(生卒年不详)撰。廷琥为江苏江都县(今江苏江都)人。父焦循,举人,著述甚富,有《易通释》、《孟子正义》诸书三十余种。廷琥,字虎玉。诸生,能读书,传父业,著有《益古演段开方补》一卷及《蜜梅

  • 词旨

    一卷。元陆友仁撰。陆友仁字辅之,自号研北生,吴郡人。生卒年均不详。其父为布商,友仁独攻于学,博极群书。柯九思荐之,未及用,归卒。著有《吴中旧事》(已著录)、《词旨》、《砚史》等,本书前有陆友仁自序,序

  • 诗传纂义

    明倪复撰。复字汝新,鄞县(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少力学,读书以程朱为归,尤邃钟律。著有《易系辞解》、《钟律通考》、《壶斋问答》、《观古录》、《诗传纂义》等。是编不载经文,惟于有所发明者,标其篇名

  • 墨海金壶

    一百一十五种,七百二十七卷。清张海鹏(详见《学津讨原》)编辑。张海鹏既收明毛晋汲古阁丛残书籍汇为《学津讨原》,又广搜四部博采九流,得古书之可以附庸六籍者汇辑成此编。书之凡例自称悉本四库所录,多采文澜阁

  • 己宽堂集

    四卷。明陈鎏(1508-1581)撰。陈鎏,字子兼,号雨泉,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郊)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陈鎏善书法,与祝允明、文璧先后各成一家。本集所载诗,自嘉靖壬辰(15

  • 春秋左氏传传注例略

    一卷。刘师培(1884-1919)撰。刘师培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近代著名学者。他是清代著名经学家刘文淇的曾孙,其家四代都以《左传》名家。1903年在上海晤见章炳麟,赞成“光复”,改名光汉,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