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问对

三卷。又名《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旧题唐李靖撰。李靖(577-649)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新、旧《唐书》俱有传,为唐初著名军事家,屡建奇功,唐贞观十一年(637)受封卫国公。据史传李靖撰有兵法,新旧《唐志》和《宋史·艺文志》就著录其《六军镜》三卷、《玉帐经》一卷、《韬钤秘术》一卷、《卫国公手记》一卷、《兵钤新书》一卷等等。然是书是否为其所作,历来各家说法不一。宋人陈师道《后山谈丛》、何薳《春渚纪闻》谓阮逸伪作,首启疑端。明胡应麟《四部正讹中》更进一步指出:“其词旨浅陋猥俗,兵家最亡足采者。而宋人以列《七经》,殊可笑。”但其不信是阮逸作,“当是唐末宋初,俚儒村学,掇拾贞观君臣遗事,杜佑《通典》原文,傅以闾阎口耳。”此后清张之洞踵之,亦目为伪书(《书目答问·子部·兵家类》)。《四库提要》引明郑瑗《井观琐言》谓“《问对》之书虽伪,然必出于有学识谋略者之手,斯言近之。”总之,历来聚讼两造信者过信,疑者过疑,皆未必允当。观此书为李靖与唐太宗论兵之事,未必出于李靖手著,当是后人录以成书者也。今本书分上、中、下三卷,一万余字。此书于攻防原则、奇正相变、阵法训练诸方面的论述,颇多精辟独到之见。如“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矣。”(《问对》卷下)。三卷书中于“奇正”论述最为详备,指出“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卷上)。“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卷中)。把“奇正”与“虚实”联系起来,如此则可“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的目的,争取战争的主动权等等,文繁不录。此书自宋刻入《武经七书》之后,代有所刊。版本有《诸子萃览》本、《四库全书》本。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有单行清刊本。中华书局有校注本(吴如嵩、王显臣《李卫公问对校注》1983年版)。

猜你喜欢

  • 黄文节公法书石刻

    六卷。清黄嵋辑其先人宋代黄文节书。此刻是于嘉庆二十年(1815)黄嵋令其子黄树苓、黄树椿购求黄文节墨迹于旧刻,由金匮钱梅溪双钩精勒、汇成大观,藏之家塾,嘱其后人世守勿替。全帖有黄书十三种、其中伪书四种

  • 周易说翼

    一作《泾野先生周易说翼》。三卷。一作五卷。明吕楠(1479-1542)撰。楠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壮元及第,授翰林修撰。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终身以教授为主,与湛若水、邹守益等

  • 尚书今古文集解

    三十卷。清刘逢禄撰。本书之集解,多本刘氏之外祖父庄存与之说,虽本书也博采众家之说,但选择不甚精当。比如“岳曰否德忝帝位”一条,刘逢禄引宋翔凤之说,认为“四岳当有姜姓许由者,许太岳之后也。故《史记》又言

  • 复堂文集

    四卷。《诗集》十一卷。《词集》六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官秀水县学教谕、安徽

  • 浑盖通宪图说

    二卷。明李之藻(1565-1630)撰。之藻字振之,仁和(今杭州市)人。万历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与徐光启等笃信利玛窦之学。著有《判宫礼乐疏》、《圆容较义》等。该书用图说方式介绍星盘的构造、原理和使用

  • 南学书目札记

    八卷。清谢嵩岱撰。谢嵩岱,籍湖南湘乡,生平不详。此编将南学藏书按照“四库”及《书目答问》的分类方法编排整理。单行本者记卷数、撰者,丛书录编者。分别注记赠送者,丛书分出,注记丛书名。编目时,书名采录版心

  • 累瓦三编

    十二卷。明吴安国(生卒年不详)撰。吴安国,字文仲,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宁波府知府。此书读经二卷、读史二卷、述训二卷、谈艺二卷、匡诗二卷、纪庞二卷。其读经诸条多有驳孟子

  • 渔洋山人著述

    四十种,二百五十三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王士祯著述甚多,仅《四库全书总目》就收著录及存目书达二十六种。《渔洋山人著述》收王士祯诗集七种、诗集精华一种、文集一种,杂著十五种、唐人诗选三种、明

  • 石鼓文五种

    五卷。不著编辑者姓名。按石鼓文为唐初在天兴三畤原出土之十块鼓形石,上有籀文所刻四言诗,每块十首为一组,发现时已残缺不全。一般认为是叙述畋猎游乐生活之猎碣,而对其刻石年代则众说纷纭。唐后历代都有拓印、翻

  • 宋学士全集

    三十六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曾受业于吴莱、柳贯、黄溍。明初奉命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深得太祖宠信。后因长孙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戍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