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侯阳算经

夏侯阳算经

三卷。作者不详。据《新唐书·艺文志》第四十九:“韩延夏侯阳算经一卷”。可知原本《夏侯阳算经》已佚,韩延(约隋时人)用己说纂入原书之内成为今本。在卷上“明乘除法”节中“夏侯阳曰”以下约六百字当是原本之作,概述了筹算乘除法则、分数法则,解释了“法除”、“步除”、“约除”、“开平方除”、“开立方除”五个词的意义。传本《夏侯阳算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八十三个问题,征引前朝各家算术和当代法令颇多,是一部实用算术书。卷上共有六章:“明乘除法”、“辩度量衡”、“言斛法不同”、“课租庸调”、“论步数不等”、“变米数”。重点叙述租庸调的计算法,部分题引自《五曹算经》;卷中五章:“求地税”、“分禄料”、“计给粮”、“定脚价”、“称轻重”,叙述官本利息的分配和赋税征派问题;卷下为“说诸分”章专论奇零分法。书中给出了许多乘除简捷算法,使乘除可在一个横列里演算而不必排列上、中、下三层算筹;首位数是一的乘除法可用“身外添加法”或“隔位加法”、“隔位减法”,以一位乘除替代多位乘除。全书明显地表现出改良筹算制度的倾向。原本《夏侯阳算经》是唐代立于学官的十部算经之一,到宋代已失传;今本《夏侯阳算经》为北宋人重刻算经十书时,将韩延之作冠以《夏》名编入十书之中而得以流传下来。版本有南宋鲍浣之刻本、《天禄琳琅丛书》本、《四库》本、孔氏微波榭本、《古今算学丛书》本、1963年中华书局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本、1981年文物出版社《宋刻算经六种》即南宋本。

猜你喜欢

  • 续增乐至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胡书云修,李星根等纂,续道光裴志而作。《乐至县续志》光绪九年(1883)刻本,共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文、凡例、诸图。正文分为:卷一,沿革、疆域、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城池、公署、铺递、

  • 四书通义

    ① 二十卷。明刘剡撰。刘剡字用章,休宁(今安徽芜湖)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对倪士毅《四书辑释》加以订正,另补充了金履祥《大学疏义》、朱公迁《通旨约说》、程复心《四书章图》、史伯璿《四书管窥》、王元善《四

  • 九歌残石

    一卷。唐欧阳询(557-641)书。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书法学王羲之、王献之,自成一家,称“欧体”,为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有《九成宫

  • 御选唐诗

    三十二卷。《附录》三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选。此书为唐诗选集,共三十二卷。卷一至卷六为五言古诗;卷七至卷九为七言古诗;卷十至卷十六为五言律诗,附六言律诗三首,并有五言律诗补编;

  • 衡斋算学遗书合刻

    《衡斋算学》七卷、《衡斋遗书》九卷。清汪莱(1768-1813)撰。汪莱字孝婴,号衡斋,安徽歙县人。嘉庆年间以优贡生入史馆修《天文》《时宪》二志。官石埭县训导。精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历算,尤致力于国外数学

  • 清入关前与高丽交涉史料

    一卷。不著编人。该书集录了清崇德元年(1636年、朝鲜李朝仁祖十四年)五月至崇德六年(1611)清政府与朝鲜李朝政府之间的交涉文书80余件,是研究当时两国关系的重要史料。

  • 春秋繁露

    十七卷。董仲舒(约前179-前104)撰。繁露亦作蕃露。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著名思想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少治《春秋》,下帷讲学,三年不窥园。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举贤良,对以天人三策

  • 文选类林

    十八卷。宋刘攽(1022-1088)撰。刘攽字贡夫,临江新喻(今属江西省)人。刘敞之弟,与其兄刘敞同登进士第。曾任州县二十年。后为国子监直讲。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尝贻书王安石,论新法不便,出知曹州。后官

  • 郑敷文书说

    一卷。宋郑伯熊撰,伯熊字景望,生卒年不详,两浙路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卒谥文肃。考伯熊官秩,不曾直敷文阁,或疑伯熊卒后复

  • 唐石经校文

    十卷(元尚居校刊本)。清严可均(1762-1843)撰。可均字景文,号铁桥,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研究文字音韵之学,著有《说文声类》《说文校议》及《铁桥漫稿》,并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唐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