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叠雅

叠雅

十三卷。清史梦兰撰。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别号竹素园丁。乐亭(今河北乐亭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选山东朝城知县,因母老不赴。后曾国藩招聘主讲莲池书院、李鸿章招修《畿辅通志》,均辞不就。家富藏书,遂博通群籍,治学以训诂考据为本。尚著《燕说》、《论语翼注骈枝》、《古今谣谚补注》、《古今谣谚拾遗》、《舆地韵编》、《异号类编》、《止园笔谈》等。《叠雅》专辑重言叠字,故名“叠雅”。重言叠字,前人不甚重视,《尔雅》、《广雅》仅各辑录七十多条;明杨慎著《古音复字》五卷,是书虽专辑复字,但错误较多,流传亦不广;方以智《通雅》辑录二百多条,方氏意在申明通转,于重言词并未详加训释。至史氏方始重视重言的作用,他在《自序》中说“形容之妙,每用重言;名物之称,尤多复字。”《叠雅》一书遂专门搜辑经史子集和诸家注疏中的叠字,“凡诸雅所已载者,旁搜以参其异同,诸雅所未载者,博采以考其源委”(《中国训诂学史》),成为训诂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专释重言叠字的专著。是书仿《尔雅》体例,但不标明门类,略依类记之。字异而义同者,汇为一条;字同而义异者,则分属各条;同一重言叠字的异体字或假借字,用双行小字,注于该词目之下。一条之中类聚若干同义之叠字,然后总释其义,如第一条“岩岩”、“峨峨”、“隗隗”、“渐渐”等五十七个叠字词,然后释以“高也”。是书对所辑录之词,不仅训释其意义,且博引群书,详加疏证,遂使其所确定的义诂令人信从,做到了信而有征,而且亦为学者理解其义诂提供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凡所征引,均按经史子集顺序排列,详注书名、篇名,有些还注明作者及其时代。这些特点不仅说明作者治学严谨,而且方法亦较前此诸雅改进多矣。其例如卷一:“枚枚、绵绵、緻緻、沐沐,密也。《诗·鲁颂》:‘实实枚枚。’毛传:‘枚枚,砻密也。’又《周颂》:‘绵绵其麃。’《尔雅·释训》疏:‘孙炎曰:绵绵,言详密也。’魏曹植《洛神赋》:‘思绵绵而增慕。’《文选》李善注:‘绵绵,密意也。’唐韩偓《屐子》诗:‘六寸圆肤光緻緻。’《说文》:‘緻,密也。’梁简文《南郊颂》:‘故以熊熊灼灼,炫两明而仰七曜;纷纷沐沐,承五烟而带三灵。’《太玄经》:“密雨溟沐。’注:‘溟沐,细密之雨也。’案:沐沐,亦细密意。”《叠雅》共四百六十条,每条有多至七十六个叠字词的,是书可谓集叠字大成之作。书后附《双名录》一篇,搜录叠字之人名。书初刻于同治三年(1864年),通行者为《止园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平江县志

    五十五卷首二卷末一卷。张培仁等修,李元度纂。张培仁,贺县人,曾任平江县知县。李元度,平江县人,道光举人(详见光绪《湖南通志》条)。平江县有志,始于宋代。然至明崇祯,先后所有本,或无存,或残佚。迄入清,

  • 九经今义

    二十八卷。近人成本璞撰。本璞字琢如,湖南湘乡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所论九经为《周易》、今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穀梁传》、《论语》。书中常借经义来议论

  • 枫山语录

    一卷。明章懋(1437-1522)撰。章懋字德懋,号暗然子,晚号谷滨遗老,兰溪(今属浙江)人。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名。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会上元内宴,命作灯诗,他不奉诏,且以疏谏,被贬为临城

  • 泰云堂文集

    二卷。《骈文》二卷。《诗集》十八卷。词三卷。清孙尔准(1770-1832)撰。孙尔准,字平叔,又字莱甫,号戒庵,江苏无锡人。嘉庆进士,累官至闽浙总督。修举水利,灌溉良田数万顷。学问淹贯,尤长于词。卒谥

  • 新都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张奉书纂修。张奉书,江苏人,曾任新都县知县。新都县旧无志,乾隆初陈铦肇修,然草创未及授梓。嘉庆年间亦曾纂修志书一部,然仓促盈帙,以应檄取,实可谓漏脱讹夺之作。张奉书任县令后,旁搜博采

  • 圣寿万年历

    八卷。附律历融通四卷。明朱载堉撰。朱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明皇宗室。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统》、《律吕质疑辨惑》。明代所用大统历实为元代授时历,成化以后推交食多有不合,议改历者日众。载堉因撰《律

  • 春秋中国夷狄辨

    三卷。清徐勤撰。徐勤字君勉,三水(今广东三水)人。曾从学于康有为,治《春秋》经世之学,尤致力于公羊家之说。该书分三篇,每篇为一卷,分别为:《中国而夷狄之》第一,《夷狄而中国之》第二,《中国夷狄进退微旨

  • 正音捃言

    四卷。明王荔(生卒年不详)撰。王荔字子岩,高阳(今属河北)人。嘉清中举人。官至青州府推官。本书以韵分为二十二部。但并非韵书。如第一部为京字部。其曰天对地、日对星,晓燕对春莺等。似为乡熟之书。本首标叶向

  • 苏子

    一卷。原题晋苏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苏彦,一说魏人。苏彦曾官至北中郎参军。撰有《苏子》七卷,见载于《隋书·经籍志》,题苏彦撰,题下注称“亡”。《庚氏子抄》载此书八卷,《意林》记其书六卷,颇有

  • 虞美人

    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穿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鸾舞。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