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山墨谈

两山墨谈

十八卷。明陈霆(详见《唐余纪传》条)撰。此书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前有德清县知县李檗序。李序中称“水南先生既谢尘鞅,结庐两山之间,居左右图书,放情山水,锐意述作,于世俗外交泊然淡然也。李子公暇得过从,先生出其所著《两山墨谈》,李子受而卒读,请之先生曰:‘夫自古哲源远,众言纷淆,胡乱杂而无章,是故简稽寡证,饰虚炫空,执有肆辨,沿常袭陋,聘奇伤绘。伤绘则浮;袭陋则固;肆辨则诞;炫空则畔:寡证则晦,均之谓弥文,弥文无观焉。先生《墨谈》之书,大则根经据史,订疑考误;少则别事与物,穷情尽变,奇而匪浮,袭而匪固,辨而无诞,炫而无畔,证而无晦,殆博求而详说者也。是故采之足以备史,资之足以宏识,存之足以稽实录而折众言。……于是属诸林子,为之次第其编而付诸梓人。”此书后有陈霆自跋,将刻书经过大致交待清楚。此书考证经史、古籍,颇为详赡,且多所纠正,中间亦涉及有关朝章钜典,多有据可依,非泛然而作者。《静志居诗话》称此书以博洽著闻,留心风教。《香祖笔记》则又称此书甚有义理。此书所记,以朝章典故为最有价值,可为治史者之参考。但其中也有持论偏颇之处,如据《国语》王子晋“厉、宣、幽、平”之言,说“周宣与厉、幽、平相等”。又说许衡、姚枢不当仕元;至正二十六年即当前元之统等等。又依据《政和县志》所载余应诗,以元顺帝为瀛国公子,亦属荒诞。此书有明嘉靖十八年刻本。《惜阴轩丛书》(道光本、光绪本)本、《吴兴丛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1991年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幻华集

    二卷。明释斯学撰。释斯学,字悦支,号瘦山,海盐慈会寺僧。生卒及生平均不详。是集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斯学没后,屠隆搜其遗稿,与姚士粦同编。斯学天分绝高,故吐词多自然秀拔。五言占体多用排偶,《燕山述

  • 诗话

    ① 一卷。宋陈日华(约1182前后在世)撰。是编所记多数是猥鄙诙谐之作,有失大雅。所记黄庭坚教人学诗应该先读经,认为不识经旨就不知是非,不知轻重,无法为诗。又记有宋祁语云,“诗人必自成一家,然后传不朽

  • 书目长编

    二卷。清邵瑞彭撰。邵瑞彭(约1878-1948),字次公,浙江淳化(今属浙江金华)人,目录学家。长期从政为官,因其学识渊博,通晓古今,与学界学者交往密切,著述很多。《书目长编》是他与人合作完成的重要目

  • 鲁春秋

    一卷。清查继佐(1601-1676)撰。继佐字伊璜,一字敬修,号舆斋、东山钓史,浙江海宁人。人称东山先生、朴园先生。崇祯举人。工文史,擅书画。曾任鲁王政府兵部职方主事。明亡后从事编撰明史。因庄廷“明史

  • 李相国论事集

    六卷。旧本题《李深之文集》,唐李绛撰。实为唐史官蒋偕辑录李绛生前论奏编纂而成,卷首有蒋偕大中五年序文一篇,已有说明。李绛(764~830)字深之,赞皇(今属河北)人。宪宗朝宰相,佐宪宗平定藩镇有功。文

  • 四民月令

    一卷。崔寔撰。崔寔(?-170年),字子真,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人。东汉桓帝时,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为《政论》,指切时要,屡迁郡守,官至尚书。该书《隋书·经籍志三》著录、《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

  • 易林

    十六卷。汉焦延寿(生卒年不详)撰。焦延寿字赣,梁(今河南商丘)人。初以好学得幸于梁王,学生而为郡吏,察举补为小黄(今河南开封东北)令。曾从孟喜学《易》,授于京房,故其事附于《汉书·京房传》后。又宋代黄

  • 说文凝锦录

    一卷。清万光泰(1712-1750)撰。光泰字循初,号柘坡,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丙辰(1736年)举博学鸿词,试罢,旋中是年举人。著作尚有《转注绪言》、《汉音存正》、《遂初堂类音辨》等。是书乃是

  • 昭代武功编

    十卷。明范景文(1587-1644)撰。范景文,字梦章、质公,号思仁,河间吴桥(今河北吴桥)人。万历进士,授东昌推官,迁吏部主事。历任太常少卿、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自成陷北京

  • 急救仙方

    六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辑自《永乐大典》,断为宋代之作。此书卷一为背疮治法,对莲子发、蜂窠发、散走流注发、肾俞发、肾俞双发及胛痈、右搭肩发、左搭肩发、对心发及发背两头等诸名目一一讨论,各论其证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