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滩
毛南族古称。又作“茆滩”。始见于宋代。分布于宜州、南丹州和安化州的相邻地带(今广西环江)。同古僚人有密切关系。元明清三代作为地名出现。无文字,以农耕渔猎为主。清乾隆、道光(1736—1850)以后,渐被“毛难”称谓所代替。光绪(1875—1908)以后又成为行政区划名。
毛南族古称。又作“茆滩”。始见于宋代。分布于宜州、南丹州和安化州的相邻地带(今广西环江)。同古僚人有密切关系。元明清三代作为地名出现。无文字,以农耕渔猎为主。清乾隆、道光(1736—1850)以后,渐被“毛难”称谓所代替。光绪(1875—1908)以后又成为行政区划名。
见“奇里克部”(1352页)。
古部落名。乌蛮七部之一。(近人考证,认为不属乌蛮七部)。唐时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越西、甘路一带。地广人众,所属部落以服装颜色,或称“乌蛮”,或称“白蛮”。乌、白二蛮有邛部6姓、初裹5姓
即“也里古纳昆”(144页)。
西夏建国初与宋朝的一次重要战役。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夏景宗元昊派兵攻宋渭州(今甘肃省平凉),近逼怀远城(今平凉北)。宋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急趋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尽发其兵,又募勇士1800
清末政区名。全称“西路布特哈总管衙门。”康熙(1662—1722)中,清廷将分布嫩江流域之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渔猎民族编旗设佐,置布特哈总管衙门领之。光绪二十年(1894),裁并衙门三总
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建元前使用的年号。本宋朝明道年号,因避父李德明讳改。1032—1034年,凡3年。
?—511北魏起义首领。族属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汾州(治蒲子城,今山西隰县人)。宣武帝永平四年(511)正月,聚众举兵反魏,攻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四月,为魏谏议大夫薛和所率东
见“阿史那施”(1220页)。
见“脱伦卫”(2081页)。
见“巴尔斯博罗特”(4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