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丙子之变

丙子之变

清攻明之战。天聪三年(1629)间,清军已两次征明,皇太极为解除攻朝鲜的后顾之忧,于崇德元年(1636)五月,命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超品公额驸扬古利等统兵征明,训以“始慎终怠”,遇事听武英郡王剖断。阿济格统率约10万八旗士卒,于六月二十七日分三路入明边独石口,会于京畿延庆州(今延庆县),移兵沙河、清河;七月,克宝坻,入定兴,下房山,战涿州、固安、雄县、安州、永清、漷县、香河、顺义、至怀柔,陷西河、河西务,屯兵密云、平谷等地,紧绕京师“遍蹂畿内”。八月,奔冷口东归,掠取人畜18万及大批物资。因事在崇德元年(丙子年),故史称“丙子之变”。

猜你喜欢

  • 国论忽鲁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是国论勃极烈和忽鲁勃极烈的合称,类似汉官制中一人身兼出将入相之任。收国元年(1115)七月,阿骨打设谙班、国论、阿买、昃四勃极烈共掌国政,九月,改设此职,以国论勃极烈完颜撒改

  • 章嘉呼图克图四世

    见“冶熙但璧呢吗”(1120页)。

  • 纥石烈子仁

    金朝将领。女真族。纥石烈氏。原为知兴中府事。承安四年(1199)二月,代西南路招讨使仆散揆,尽受其治边方略。泰和五年(1205)九月,以河南路统军使充贺宋生日使。翌年四月,遣严整、阎忠、周秀等入襄阳,

  • 古侯

    四川凉山彝族传说中的始祖。实为古代部落名或氏族名。与“曲涅”是两个通婚集团。最早居住在云南的兹兹蒲武(今昭通一带),后涉过金河(金沙江)迁至凉山,距今已50代或70代。有人认为即《西南彝志》中所说的“

  • 喝血酒

    议和或结盟的一种仪式。自古各族多普遍流行之。汉元帝初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与汉使韩昌会盟时,即曾共饮血酒。旧时凉山彝族亦颇流行。敌对双方在战争议和或几个家支表示团结友好时,双方或几方代表集会谈判,达成协议

  • 外尔招拉

    土族语音译,意为“从妻居”,即服役婚。旧时土族的一种婚姻形式。流行于青海互助等地。因男子家贫无力支付彩礼或女家富有缺乏劳力而到女家服役。服役年限由媒人与女家商定,少则3年,多至10年。服役起迄时间可分

  • 敲哈毛

    拉祜语音译,意为“小老头”。旧时云南省澜沧县木戛地区拉祜族对18—19岁仍未成亲的小秋子的泛称。称这个年龄未嫁的姑娘为“牙迷哈毛”,意为“老姑娘”。解放前拉祜族盛行早婚,男性一般15—16岁,女姓一般

  • 屈突通

    557—628隋末唐初大臣。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辽宁朝阳),后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擢左武卫将军。大业九年(613),与宇文述共破礼部尚书杨玄感叛军,以功迁左

  • 巴速堇

    见“耶律敌烈”(1318页)。

  • 仁懿皇后哀册

    石刻名。为哀悼辽兴宗仁懿皇后的石刻。刻于大康二年(1076)。有契丹小字和汉字刻的各一合。1922年6月21日,比利时传教士克尔文(L·kervyn)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