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侍读学士

侍读学士

官名。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725) 置集贤殿侍读学士,五品以上官充任。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宋咸平二年(999)沿置,其后,或不带学士,或仅为侍读。元丰改制后以侍读、侍讲为侍从以上兼职,正七品。辽朝置,所掌不详。金朝翰林学士院置,员一人,从三品。元朝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集贤院各置二员,从二品。明朝翰林院亦置,吴元年(1367) 定正四品。洪武十四年 (1381)定制二员,从五品。建文 (1399—1402) 中改为文学博士。成祖复旧制。皇帝至太学听讲、郊礼庆成诸宴时与翰林学士及侍讲学士坐于四品京官之上。成化 (1465—1487)以后,礼部尚书、侍郎必由翰林,吏部两侍郎必有一由翰林,凡由翰林为六部侍郎者,则兼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则不在从五品之限。其职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字,备皇帝顾问。凡大政事、大典礼、集诸臣会议,则与诸司参决可否。清沿明制。顺治元年 (1644)于翰林院设二人。十五年增至四人,俱汉员。康熙九年 (1670)定满、汉各三人。雍正三年(1725)升从四品。乾隆五十年(1785)定制满二人、汉三人。光绪二十九年 (1903)再升正四品。惟职掌仅撰著记载而已。清顺治八年 (1651)于内阁亦设此官。满四人,蒙、汉各二人。从四品,掌典校。


官名。掌助皇帝读书,解答疑义等。唐宋元明清皆置。见《新唐书·百官二·集贤殿书院》、《宋史·职官二·翰林侍读学士》、《元史·百官三·翰林兼国史院》、《明史·职官二·翰林院》、《清史·职官二·翰林院》。

猜你喜欢

  • 罗远

    唐古特官。清设于后藏,属唐古特文官。员额一人,其职掌为管理札什伦布民众。民国时期沿置。

  • 牧官中郎将

    官名。北魏前朝置。掌畜牧事务。奚和观以龙骧将军领之。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皆未载。

  • 宪臣

    指御史。《新唐书·元稹传》:“宰相以稹年少轻树威,失宪臣体,贬江陵士曹参军。”

  • 属珊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太祖述律后以所俘人户中有技艺者及蕃汉精兵置军,称属珊军,谓其珍美如珊瑚,多至二万骑,设详稳司以统之。

  • 左司卫上大夫

    参见“司卫上大夫”。

  • 太子左鹤禁卫率府

    即太子左监门率府,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为左监门率府。

  • 都水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都水司郎中。明清工部都水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设,一人,后增设四人,南京工部都水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中一人。满洲司属初不分曹,

  • 翰林学士奉旨

    官名。见“翰林学士承旨”。

  • 太子右内率府

    官署名。唐朝东宫置,有率一员、副率 一员,掌千牛供奉之事,有长史及录事、兵、胄参军事,又有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备身、主仗等官属。高宗龙朔二年(662)改为右奉裕卫,并改千牛备身名奉裕,咸亨元年(670

  • 谒者台率

    官名,即谒者仆射。详“谒者仆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