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昌县

安昌县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221)改章陵县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西晋属义阳郡。南朝宋废。

②南朝宋初置,为绥城郡治。治所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大明间废。北魏延兴二年(472)复置,属初安郡。治所在朗陵故城(今确山县西南三十五里任店)。北齐为初安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朗山县。

③南齐置,属齐兴郡。治所在今湖北郧县境。梁废。

④南朝梁普通七年(526)置,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北。隋开皇九年(589)废。

⑤隋大业二年(606)改邢丘县置,属怀州。治所即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元和志》卷16:“取安昌侯张禹国城为名也。”三年(607)属河内郡。唐武德二年(619)改为武德县。

⑥唐武德五年(622)置,属越州。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北。贞观十二年(638)废入合浦县。

⑦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改安基县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西北。至德二载(757)改为义昌县。

⑧五代梁乾化元年(911)王闽改长乐县置,治所即今福建长乐市。后唐同光初复名长乐县。

⑨北宋宣和元年(1119)改龙安县置,属石泉军。治所在今四川安县东北。绍兴元年(1131)复名龙安县。

⑩辽置,属锦州。治所在今辽宁葫芦岛市北虹螺岘古城。元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南省确山县西。属汝南郡。东汉废。南朝宋复置,属绥城郡。北魏时以朗陵县并入,移治原朗陵县治(今确山县西南)。为初安郡治。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名朗山县。(2)三国魏改章陵县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属南阳郡。南朝梁废。(3)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置,治今湖北省阳新县西北。属南新蔡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4)隋大业初改邢丘县置,治今河南省温县东北。属河内郡。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名武德县。(5)唐贞观六年(63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北。属越州。贞观十二年废入合浦县。(6)唐贞观二十三年改安基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西北。属藤州。至德二载(757年)改为义昌县。(7)五代梁乾化元年(911年)改长乐县置,治今福建省长乐市。属福州。唐同光初复改为长乐县。(8)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改龙安县置,治今四川省安县东北。属绵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复改龙安县。(9)辽置,治今辽宁省锦州市西南虹螺岘古城。属锦州。元废。


猜你喜欢

  • 荆山镇

    北宋置,属蕲县。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三里。(1)在今安徽省怀远县北。北宋属蕲县,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升为县。(2)在安徽省芜湖县北部。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 9740。镇人民政府驻荆山,人口 8

  • 尚坚乌黑

    在今黑龙江省桦川县西南大来乡南山音村。清康熙 《平定罗刹方略》 卷1: “ (顺治) 十四年,镇守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呼达败之尚坚乌黑。”即此。

  • 感义军

    唐方镇名。光启二年 (886) 置,治所在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领兴、凤二州。文德元年 (888) 增领利州。乾宁四年 (897) 改名昭武军。唐方镇名。光启二年(886年)升兴、凤二州防御使

  • 长秋山

    在今四川蒲江县东二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3蒲江县:“《七签》:主簿山一名长秋山。”《方舆纪要》卷71蒲江县:长秋山“山高耸。一名主簿山,以昔有主簿王兴者得仙于此而名。《寰宇记》谓之小可慕山”

  • 长萝山

    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元和志》卷21上庸县:长罗山“在县北四里”。《方舆纪要》卷79竹山县“上庸山”条下:长萝山“以山势延蔓,如垂萝然”。

  • 缑山

    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市南缑氏镇东南。唐岑参早年居少室时曾移居于此,作有 《缑山西峰草堂作》 诗。古称缑氏山、覆釜堆、抚父堆。在河南省偃师市南。东西长1千米。山体为红砂岩。海拔308米。山上有武则天手

  • 复 (復) 池湖

    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元和志》 卷21复州: “取州界复池湖为名也。”

  • 洞岩山

    即今浙江兰溪市东六洞山。《方舆纪要》卷93兰溪县: 洞岩山在 “县东二十里。一名灵洞山。高百余丈,灵洞凡六,而著者三”。今为游览风景区。

  • 安远驿

    在今广东清远市。《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清远县:安远驿“在县城西”。

  • 蒙古

    清代指蒙古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指今蒙古国、我国内蒙古、新疆阿尔泰地区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喀尔喀蒙古又称外蒙古,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内蒙古各盟旗归绥远城、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