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信相关字典
信[xìn]字在结尾的词语
- 报信[bào xìn]把消息通知人:通风报信ㄧ你先给他报个信。 把消息告诉人 
- 移动通信[yí dòng tōng xìn]不固定在一处,可以变换地点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 
- 违信[wéi xìn]失信;不履行诺言。 
- 雨信[yǔ xìn]降雨的消息。 
- 轻信[qīng xìn]轻易相信。 轻率地相信要重证据,不能轻信口供 
- 遵信[zūn xìn]遵从信任。 
- 征信[zhēng xìn]考核证实;取信,凭信。 
- 长信[cháng xìn]指长信宫。《三辅黄图.汉宫》﹕“﹝长乐宫﹞有长信﹑长秋﹑永寿﹑永宁四殿。高帝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后亦用为太皇太后的代称。 
- 月信[yuè xìn]月经。按月而至﹐如潮有信﹐故称。 
- 春信[chūn xìn]春天的信息。 
- 礼信[lǐ xìn]1.礼仪与信义。 2.礼敬与相信。 3.犹礼仪﹑礼节。 
- 传信[chuán xìn]1.谓把确信的事实传告于人。 2.传递消息。 
- 国信[guó xìn]1.国家的威信。 2.两国通使作为凭证的文书符节。 3.“国信使”的省称。 4.指国家间赠送的礼品。 
- 渊信[yuān xìn]诚信。 
- 的信[de xìn]确实的消息。 
- 黑信[hēi xìn]匿名信。 
- 德信[dé xìn]恩德与威信。 
- 托信[tuō xìn]托递书信。 
- 匿名信[nì míng xìn]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信件。多为达到攻讦﹑恐吓等目的而写。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信 
- 旨信[zhǐ xìn]指书信。 
- 委信[wěi xìn]委任信赖。 
- 棨信[qǐ xìn]传信的符证。 
- 理信[lǐ xìn]方言。道理。 
- 践信[jiàn xìn]践言,守信。 
- 弃信[qì xìn]失信;违背信义。 
- 跑信[pǎo xìn]递送信件。 
- 潮信[cháo xìn]1.潮水。以其涨落有定时,故称。 2.犹月信。指妇女月经定期而来。 
- 大信[dà xìn]大潮。 
- 逆信[nì xìn]事先即相信别人诚实不欺。 
- 保信[bǎo xìn]确保守信。 
- 麦信[mài xìn]江淮间指农历五月的信风。 
- 死信[sǐ xìn]1.人死亡的消息。 2.无法投递的信件。 
- 引信[yǐn xìn]装在弹丸上的引爆装置。按作用原理的不同,可分为触发引信、非触发引信和时间引信。触发引信,为碰撞目标即起爆的引信。非触发引信,靠目标周围物理场或引信周围物理场的变化而发火的引信。时间引信,按预先设定的时间发火的引信。 
- 晓信[xiǎo xìn]明白,了解。 
- 倚信[yǐ xìn]倚重信任。 
- 韩信[hán xìn]韩信(?-前196)西汉军事家。淮阴人。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曾受胯下之辱。秦末参加项羽部队,因不受重用,改投刘邦,被拜为大将军。楚汉战争中,刘邦采纳他的建议,攻占关中。刘邦、项羽在荥阳相持时,他率军袭击项羽侧翼,占据黄河下游地区。后被刘邦封为齐王。公元前202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击灭项羽。楚汉战争结束后,被解除兵权。后被吕后设计诱杀。 
- 回信[huí xìn]答复来信:希望早日回信ㄧ给他回了一封信。 
- 温信[wēn xìn]温和诚实。 
- 服信[fú xìn]信服。 
- 听信[tīng xìn]1.听而信之。多指不正确的话或消息。 2.等候信息。 
- 爽信[shuǎng xìn]失信。 
- 风信[fēng xìn]1.随着季节变化应时吹来的风。 2.信息;消息。 
- 忠信[zhōng xìn]忠诚信实。 
- 口信[kǒu xìn](口信儿)口头转告的话;口头传递的消息:请你给我家里捎个口信,说我今天不回家了。 
- 头信[tóu xìn]1.爽性;索性。 2.指每年潮汛来时头批捕捞获得的。 
- 贺信[hè xìn]祝贺的信。也叫贺函。 祝贺的信件 
- 誠信[chéng xìn]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 警信[jǐng xìn]犹警报。关于事情或局势危急的信息。 
- 自信[zì xìn]自己相信自己:自信心|十分自信|过分自信。 
- 无信[wú xìn]1.不要相信;不相信。 2.不守信用,没有信用。 
- 准信[zhǔn xìn]1.确信。 2.确实的消息。 确实可信的信息这件事什么时候办,你听我准信 
- 确信[què xìn]1.确切的消息。 2.坚定的信心。 3.确实地相信。 确实地相信;坚定地相信我们确信正义的事业必胜 
- 捎信[shāo xìn]派代理人或送信者传递信息。 派代理人或送信者传递信息 
- 鬼信[guǐ xìn]指鬼预告死信。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 谛信[dì xìn]真实可信﹐确信。 
- 活信[huó xìn]可以旋转的机关枢纽。 
- 越信[yuè xìn]西汉初彭越﹑韩信的并称。 
- 众信[zhòng xìn]共为忠信。 
- 昧信[mèi xìn]背信;失信。 
- 仁信[rén xìn]仁爱诚实。 
- 笃信[dǔ xìn]忠实地信仰:笃信佛教。 
- 鹤信[hè xìn]修道者的消息。 
- 凭信[píng xìn]相信;信赖:如此小人,岂可凭信|认真读书的人,一不可倚仗选本,二不可凭信标点。 
- 善信[shàn xìn]1.善守信用。 2.谓对佛法虔诚信仰。 
- 诞信[dàn xìn]虚假和诚实。 
- 资信[zī xìn]指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技术实力、履约守信水平等:资信评估。 
- 来信[lái xìn]寄信来或送信来:到了那里请来一封信。 指寄信给别忘了来信 
- 上信[shàng xìn]指七﹑八月东北信风。 
- 宗信[zōng xìn]尊崇,信奉。 
- 密信[mì xìn]秘密的书信。 
- 符信[fú xìn]1.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 2.凭据。 
- 守信[shǒu xìn]保持诚信;遵守信约。 
- 讨信[tǎo xìn]打听信息。 
- 真信[zhēn xìn]犹真诚。 
- 崇信[chóng xìn]1.犹宠信。 2.尊重信任;尊崇信仰。 3.崇尚信义。 崇尚信义;崇奉崇信教义 
- 通信[tōng xìn]信息通过媒质从一点传递至另一点的过程。现通过信道传送的信号已发展到语言、声音、文字、图像和数据,构成多媒体通信。综合有线和无线通信的各种设施,并与广义通信如电视、计算机网融为一体,发展为电信港和信息高速通道。随着单光子与光放大器的使用,通信速率可提高到2兆比特每秒。 
- 亲信[qīn xìn]①亲近信任:素常又殷勤,一应大小事情无不伺候得妥贴,深得主子亲信。②亲近信任的人:你道他是谁?原是知府老爷的亲信,从云南老家带了来的,是老爷跟前第一等得力用得着的。 
- 迷信[mí xìn]相信占星术、占卜、风水、命相、鬼神等。也指盲目信仰或崇拜。 
- 不信[bù xìn]1.不相信。 2.不诚实;不信实。 3.犹言难道。 
- 覆信[fù xìn]回信。 
- 雅信[yǎ xìn]素来的信任。 
- 执信[zhí xìn]秉持信义。 
- 虔信[qián xìn]虔诚。 虔诚 
- 家信[jiā xìn]家庭成员间彼此往来的信件:平安家信。 
- 置信[zhì xìn]相信。 给予信任;加以相信无法置信 
- 寖信[jìn xìn]逐渐信任。 
- 失信[shī xìn]背约;不守信用。 违背协议或诺言,丧失信用失信于人 
- 喜信[xǐ xìn]1.唐代进士及第的家报。 2.谓吉庆事情的先兆。 3.泛指使人高兴的消息。 4.指怀孕。 
- 送信[sòng xìn]递送信件。引申为传递消息。 
- 行信[xíng xìn]谓做事诚实不欺。 
- 快信[kuài xìn]邮政部门指需要快速投递的信件。 
- 积信[jī xìn]谓向来忠诚。 
- 丰信[fēng xìn]丰收的音信。 
- 竺信[zhú xìn]深信;忠实地信仰。竺﹐通“笃”。 
- 背信[bèi xìn]背弃信用。 背弃信用 
- 有信[yǒu xìn]1.古代哲学概念。谓真实可以感知的境界。 2.有信用。 3.谓有规律;按时。 4.有信息。 
- 偏信[piān xìn]相信一方。 
- 小信[xiǎo xìn]1.小事情上的诚信;在小节上拘泥守信。 2.江海规律性的轻微涨水现象。 
- 情信[qíng xìn]真实可信。 
- 宠信[chǒng xìn]宠爱信任。 得到偏爱和信赖(多用于贬义)深受上司宠信 
- 盲信[máng xìn]盲目相信。 
- 推信[tuī xìn]推重信服。 
- 徵信[zhēng xìn]考核证实;取信,凭信。 唐 柳宗元《徵咎赋》:“再徵信乎策书兮,谓炯然而不惑。”清 方苞《台拱冈墓碣》:“豫为铭幽之文,其言视不肖子 苞 为可徵信於后世。”沉昌直《<柳溪竹枝词>序》:“故大之如二《雅》三《颂》,既在在为国故朝章所寄;小之即閭巷歌謡,所陈者不出一乡一里之间,而语本天真,事皆徵信,寥寥短章,亦实为一方志乘之所自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志怪之作,《庄子》谓有齐谐,《列子》则称夷坚,然皆寓言,不足徵信。” 
- 言信[yán xìn]说到必做到的信用。 
- 体信[tǐ xìn]1.体现诚信。 2.亲近信赖。 
- 简信[jiǎn xìn]犹简孚。核实。 
- 驿信[yì xìn]驿使传递的信件。借指亲友的音信。 
- 公信[gōng xìn]公众的凭信;公家的信用。 
- 示信[shì xìn]表示真实可靠。 
- 素信[sù xìn]1.一向信任。 2.素有恩信。 
- 营信[yíng xìn]谓受迷惑而相信。营,通“?”。 
- 誓信[shì xìn]盟誓﹔盟约。 
- 梅信[méi xìn]1.指梅雨开始的信息。 2.梅花开放所报春天将到的信息。亦暗指信函。 
- 从信[cóng xìn]信从,信奉。 
- 至信[zhì xìn]最大的诚信。 
- 荒信[huāng xìn]〈方〉(荒信儿)不确定的或没有证实的消息。 
- 诎信[qū xìn]1.同“屈伸”。 2.弯曲和伸直。 3.指进退﹑出处随时﹑势而变化。 
- 可信[kě xìn]可以相信:可以信赖。 可以相信;可以信赖 
- 期信[qī xìn]约定的时间。 
- 质信[zhì xìn]1.立信;保证诚信。 2.质朴而忠信。 3.指忠诚信实。 
- 问信[wèn xìn]1.打听信息。 2.过问。 
- 归信[guī xìn]1.专信。 2.犹归依。 
- 印信[yìn xìn]1.公私印章的总称。 2.借指权力或官职。 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公私印章的总称 
- 鸿信[hóng xìn]指书信。 
- 恩信[ēn xìn]1.恩德信义。 2.犹宠信。 
- 遗信[yí xìn]遣使;派人。 
- 航空信[háng kōng xìn]由飞机运送的信。 
- 尊信[zūn xìn]尊重信奉;尊重相信。 
- 商信[shāng xìn]秋风。 
- 怀信[huái xìn]怀抱忠诚。 
- 敬信[jìng xìn]1.慎重而守信。 2.尊敬和信任。 尊重崇信油然而生敬信之心 
- 寡信[guǎ xìn]少信用;少诚信。 
- 精信[jīng xìn]1.精诚信实。 2.专心信奉。 
- 书信[shū xìn]1.指传送书札的使者。书指函札,信指使人。
 2.指信札。
 
- 远信[yuǎn xìn]远方的书信﹑消息。 
- 合信[hé xìn]1.应验之符瑞。 2.谓诚信如四时运转之准确无误。 
- 明信[míng xìn]1.犹言诚心敬意。 2.犹确信。 3.贤明而诚笃。 4.信物。 
- 电信[diàn xìn]利用电话、电报或无线电设备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 在某通信系统范围内传输或接收信息或信号的方式 
- 相信[xiāng xìn]1.互相信赖,信任。 2.单指信任对方。 3.指互相信得过的人。 4.认为正确或确实,不怀疑。 认为正确、确实而不怀疑 相信真理相信科学 
- 边信[biān xìn]1.偏信。 2.边地的书信。唐长孙佐辅有《答边信》诗。 
- 江信[jiāng xìn]谓江水定时涨落。 
- 水信[shuǐ xìn]汛情的信息。 
- 幡信[fān xìn]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 
- 采信[cǎi xìn]相信(某种事实)并用来作为处置的依据:被告的陈述证据不足。法庭不 采信。 
- 然信[rán xìn]许诺;信守诺言。 
信[xìn]字在开头的词语
- 信封[xìn fēng]装书信的封套。 
- 信托[xìn tuō]以自身的信用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经管财物、代理经济事务或在授权范围内办理投资业务等的行为。其业务有:委托业务,如委托贷款、委托投资等;代理业务,如代理发行债券和股票、代理保险等;租赁业务,如转租、代租等;咨询业务,如商情咨询、投资咨询等。 
- 信印[xìn yìn]作为凭证的印章。 
- 信鸟[xìn niǎo]即信鸥。以其随潮往来,有定时,故有信鸟之称。参阅《禽经》。 
- 信号弹[xìn hào dàn]发射后产生彩色光亮或烟雾的子弹,多用于军事上传达命令﹑指示目标或进行相互间联系等。一种具有独特颜色和性质而被用作信号的烟火照明弹 
- 信陵[xìn líng]见“信陵君”。 
- 信管[xìn guǎn]引信。炮弹﹑炸弹﹑地雷等爆炸物上的一种引爆装置。 
- 信札[xìn zhá]书信,信件。 书信 
- 信插[xìn chā]钉在墙上的放信件的用具,多用木板或布做成。 钉在墙上的放信件的用具,多用木板或布做成 
- 信恃[xìn shì]信任依靠。 
- 信誉[xìn yù]“信”指诚实守信,“誉”指名誉、声誉。即一方在社会活动尤其在经济活动中因忠实遵守约定而得到另一方的信任和赞誉。是长期诚实、公平、履行诺言的结果。讲求信誉是商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 
- 信马[xìn mǎ]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 
- 信筒[xìn tǒng]1.邮局设置的供人投信的筒状设备。 2.信封。 亦称“邮筒”。邮局设置的供投寄信件的筒状设施 
- 信号[xìn hào]①用动作、光、声音、电波等传递的信息:起义信号|电视信号。②指某种现象出现前的征兆:涨潮的信号|发生地震的信号。 
- 信望[xìn wàng]信誉声望。 
- 信息[xìn xī]①音信;消息:互通信息|远隔重洋,信息不通。②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一般指事件或资料数据。其量值取决于事件的不确定性,若接收端无法预估事件所含内容和意义,信息量就越大。通常以事件发生概率的对数测度来度量。 
- 信石[xìn shí]砒石的别称。制剧毒药砒毒霜的原料,以产于信州(即今江西上饶县一带)而得名。亦借称砒霜。 
- 信奉[xìn fèng]信仰敬奉:信奉宗教|信奉真理。 
- 信道[xìn dào]1.信奉正道。 2.知道;料知。 3.犹言果然是。 
- 信悫[xìn què]诚实。 
- 信纳[xìn nà]相信和采纳。 
- 信厚[xìn hòu]诚实敦厚。 
- 信物[xìn wù]作为凭证的物件。 当作凭证的物品嗨,我以这件信物,请他作伴 
- 信意[xìn yì]1.诚意。 2.随意,任意。 没有约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信意行动 
- 信心[xìn xīn]1.诚心。 2.虔诚信仰宗教之心。 3.随心,任意。 4.相信自己的理想﹑愿望或预见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 信用[xìn yòng]①诚实,遵守诺言而取得的信任:守信用。②货币借贷和商品买卖中延期付款或交货的总称。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包括: 
- 信用卡[xìn yòng kǎ]由商业银行发行,专供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支付费用的信用凭证。上面有持卡人姓名、签字和号码等信息。持卡人可在指定的银行、商店等处凭卡签字支取现金、购买商品等,有的可以透支小额现金。 
- 信幡[xìn fān]见“信旛”。 
- 信面[xìn miàn]信封的正面。 
- 信笔[xìn bǐ]谓随手书写,不甚经意。 随手书写信笔写来,直抒胸臆 
- 信旗[xìn qí]古代军中用为指挥进退的旗帜。 
- 信瑞[xìn ruì]1.用作信物的瑞玉。 2.圭为五瑞之一,是受到天子信用的象征,后因以“信瑞”喻指皇帝予以委任的印信。 
- 信念[xìn niàn]坚信正确而不肯改变的观念:坚持自己的信念,进行顽强的奋斗。 
- 信尚[xìn shàng]相信而尊崇。 
- 信官[xìn guān]官员祷神时表示虔诚的自称。 
- 信让[xìn ràng]诚信谦让。 
- 信凭[xìn píng]1.信任;相信。 2.谓相信并引为根据。 
- 信威[xìn wēi]显示威力。信,通“伸”。 
- 信简[xìn jiǎn]书信。 
- 信滙[xìn huì]汇兑方式之一。甲地银行或邮电局受汇款人委托,将汇款委托书寄交乙地付款银行或邮电局,通知该地的指定收款人,签具收条,领取款项。 
- 信命[xìn mìng]1.相信天命。 2.使者传送的命令或书信。 
- 信牌[xìn pái]即传信牌。宋仁宗康定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合用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字云某路传信牌。却置池槽﹐牙缝相合。又凿二窍﹐置笔墨﹐上帖纸﹐书所传达事。用印印号上﹐以皮系往来军吏之项。临阵传言﹐应有取索﹐并以此牌为言﹐写其上。”元代民事亦用信牌,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并用信牌。参阅清薛允升《唐明律合编.信牌》。 
- 信天游[xìn tiān yóu]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歌词常为两句一段,短的仅一段,长得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覆演唱。多反映劳动、爱情生活。 陕北民歌曲调的一类,一般是两句一段,长的每首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 信人[xìn rén]1.诚实的人。 2.使者,传送书信的人。 3.指信奉宗教的人,信徒。 
- 信函[xìn hán]书信。 信件 
- 信箭[xìn jiàn]作为凭证的令箭。 
- 信次[xìn cì]《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后因称连宿三夜以上或三天左右时间为“信次”。 
- 信笺[xìn jiān]信纸。 信纸 
- 信服[xìn fú]相信佩服。 相信,佩服 
- 信了[xìn le]信从明了。 
- 信众[xìn zhòng]信仰某种宗教的人。 
- 信圭[xìn guī]相传周制以玉作六瑞,表示爵位等次。信圭为六瑞之一,侯爵所执。信,通“身”。 
- 信标[xìn biāo]1.灯塔或设在岸上或浅滩上的其他导航信号标记。2.为飞行员导航用的一种无人管理的灯光设备或其他信号装置。 
- 信笼[xìn lóng]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 
- 信纸[xìn zhǐ]供写信用的纸。 
- 信友[xìn yǒu]诚实守信的朋友。 
- 信据[xìn jù]1.相信而当作依据。 2.真实可信的证据。 相信而当作依据 
- 信史[xìn shǐ]确实可信的历史:古人称《春秋》为信史|莫负美名书信史。 
- 信谳[xìn yàn]证据确凿的判决。 
- 信息论[xìn xī lùn]研究信息的计量以及信息的发送﹑传递﹑变换﹑储存和接收的科学。参见“信息”。 
- 信足[xìn zú]犹漫步。 
- 信悦[xìn yuè]相信并感到高兴。 
- 信衣[xìn yī]佛教禅宗师徒传法,以法衣为凭信,因称法衣为“信衣”。 
- 信地[xìn dì]军队驻扎和管辖的地区。 
- 信旛[xìn fān]1.亦作“信幡”。 2.古代题表官号﹑用为符信的旗帜。 
- 信风[xìn fēng]低层大气中,从副热带高压区吹向赤道地区的盛行气流。信风所及的地区,每年只要到一定季节便会应期而来,故名。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盛吹东北信风,南半球盛吹东南信风。随着冬夏季节的变化,信风带作南北移动,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 信谨[xìn jǐn]诚信谨慎。 
- 信女[xìn nǚ]信奉佛教而未出家为尼的妇女。梵语“优婆夷”(up?sik?)的译称。 信仰佛教的在家妇女善男信女 
- 信箱[xìn xiāng]1.邮局设置的供人投寄信件的箱子。由邮递员按时开启收取,送邮局寄出。 2.邮局设置的供人租来收受信件的箱子。此类信箱由邮局编定号码。有时某号信箱只是某机构或某收信人的代号。 3.收信人设在门前用来收受信件的小箱子。 
- 信宿[xìn sù]1.连宿两夜。 2.谓两三日。 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公归不复,子女信宿。——《诗.豳风.九罭》流连信宿,不觉忘返。——《水经注.江水》 
- 信号灯[xìn hào dēng]用灯光显示信号的灯具。以不同的颜色光或时明时暗的间歇光表示安全、危险、正常、故障等工作情况或传递信息。常用于船舶、灯塔、道路、铁路、机场、码头和电气设备等处。 
- 信内[xìn nèi]谓听信妻妾的话。内,指妻妾。 
- 信贷[xìn dài]有广狭两义。广义的信贷即信用,指一切以实现承诺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通常作狭义的理解,专指银行的信用业务活动。包括银行与客户往来发生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另外,现在也往往从字义上单纯解释为银行发放的贷款。 
- 信诞[xìn dàn]诚实和欺诈。 
- 信诚[xìn chéng]诚实不欺。 
- 信凫[xìn fú]即信鸥。 
- 信差[xìn chāi]1.旧时称被派递送公文信件的人为信差。 2.旧时称邮递员为信差。 
- 信实[xìn shí]1.诚实;真实可靠。 2.相信,信仰。 
- 信识[xìn shí]正确地鉴赏。 
- 信片[xìn piàn]明信片。 
- 信鸽[xìn gē]经过训练,专门用来传递书信函件的家鸽。又叫“传书鸽”。 一种比赛鸽,常用来携带信息,经过训练可以远距离飞回鸽房 
- 信然[xìn rán]1.确实如此。 2.副词。果然,果真。 确实;诚然 
- 信步[xìn bù]漫步,随意行走。 随意走走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水调歌头.游咏》 
- 信口[xìn kǒu]随口。谓出言不加思索。 未加考虑即随便说话信口胡说 
- 信敬[xìn jìng]信奉崇敬;信任敬重。 
- 信任[xìn rèn]1.相信并加以任用。 2.谓相信。 3.任随,听凭。 
- 信儿[xìn ér]消息,音信。 
- 信效[xìn xiào]1.亦作“信効”。 2.守信用并见诸行动而收到实效。 
- 信矢[xìn shǐ]作为凭证的令箭。 
- 信手[xìn shǒu]随手。 随手低眉信手续续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信件[xìn jiàn]邮递或带交的函件。多指书信。 
- 信知[xìn zhī]深知,确知。 
- 信惮[xìn dàn]诚实恭敬。 
- 信条[xìn tiáo]信仰并遵守的准则:为真理而生,为真理而死,是革命者的信条。 
- 信守[xìn shǒu]忠实遵守。 
信[xìn]字在中间的词语
- 通信卫星[tōng xìn wèi xīng]为通信目的而发射的应用卫星。多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和大椭圆轨道。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可靠性高、机动灵活、成本低、收效快和不受电离层变化影响等优点。可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和图像等。广泛用于国际、国内或区域通信、军事通信、海事通信和电视广播等。 
- 送信儿[sòng xìnr]1.书面传递消息。2.口头传递消息。 
- 通信兵[tōng xìn bīng]担负军事通信联络任务的兵种。一般包括通信、通信工程、航空导航和军邮等部队。主要任务是组织运用各种通信手段,保障军队顺畅的通信联络,组织实施航空导航勤务和军邮勤务。在现代军队的各军种、兵种中都编有通信兵。 
信[xìn]字的成语
- 半信半疑[bàn xìn bàn yí]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一面林之孝家的进来说道:“ 林之孝测了字回来,说这玉是丢不了的,将来横竖有人送还来的。”众人听了,也都半信半疑。——《红楼梦》师傅苦劝弟子回头,弟子半信半疑。——明. 杨慎《洞天玄记》二折 
- 言而不信[yán ér bù xìn]说话不讲信用。 
- 信誓旦旦[xìn shì dàn dàn]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 信口开河[xìn kǒu kāi hé]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随意乱说刘姥姥是信口开河。——《红楼梦》 
- 背信弃义[bèi xìn qì yì]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背:违背;弃:丢弃。指不守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背惠怒邻,弃信忘义。——《北史.周本纪》 
- 深信不疑[shēn xìn bù yí]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意乱说 
- 通风报信[tōng fēng bào xìn]风:风声。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把机密暗中通知对方 我不相信哪一个还敢去通风报信 
- 难以置信[nán yǐ zhì xìn]不容易相信。 
- 信以为真[xìn yǐ wéi zhēn]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 善男信女[shàn nán xìn nǚ]佛教用语。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 
- 将信将疑[jiāng xìn jiāng yí]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信疑参半,举棋不定,多半是怀疑的成分大于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