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耆煮散

黄耆煮散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黄耆煮散

药方名称黄耆煮散

处方黄耆(锉)2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去黑皮),葛根1两(锉),厚朴(去粗皮,生姜2两取汁涂,慢火炙尽)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半,木香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3分(水洗7遍,去滑,生姜1两半取汁浸1宿,炒干),干姜(炮)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美饮食,长肌肉,强心力。主脾胃气虚弱,肌体羸瘦,虚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入生美3片,枣2枚(擘),煎至7分,不拘早、晚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黄耆煮散

药方名称黄耆煮散

处方黄耆1分(锉),桑根白皮1分(锉),杏仁1分(去皮尖双仁,炒),紫菀1分(去苗土),黄芩1分(去黑心),麻黄1分(去根节),麦门冬1分(去心,焙),升麻1分,贝母1分(去心),羌活1分(去芦头),蛤蚧(酥炙)1分,胡黄连1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盛实,其气上蒸,发嗽多痰,心胸烦躁,往往咯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9分,去姜,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猜你喜欢

  • 羚犀汤

    《杨氏家藏方》卷三:羚犀汤药方名称羚犀汤处方羚羊角屑、犀角屑、生干地黄、白术、防风(去芦头)、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山栀子仁、荆芥穗、升麻各等分。功能主治风热上攻,目赤头疼,口舌生疮,小便赤涩。

  • 寄奴汤

    药方名称寄奴汤处方白术1两,茯苓3钱,肉桂1钱,柴胡1钱,刘寄奴2钱。功能主治小便艰涩,道涩如淋,而下身生疼,时而升上有如疝气,此为风寒湿邪入于小肠而成痹。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二

  • 瓜子眼药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瓜子眼药药方名称瓜子眼药处方炉甘石500克(用黄连30克,熬水过滤,浸煅甘石,飞净,去滓晒干)冰片30克麝香0.6克熊胆6克(化水)制法以上研极细和匀,用荸荠180克

  • 集芳散

    药方名称集芳散处方官白芷3钱,川芎3钱,藿香3钱,木香3钱,防风3钱,甘草3钱5分,葱1大把。功能主治一切溃烂痈疽。用法用量水煎洗。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 茯苓半夏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茯苓半夏汤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处方茯苓(去皮)三两,半夏(汤浸七次)五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咳嗽呕吐,气短恶心,以致饮食不下,并宜服之。用法

  • 茯苓琥珀丸

    药方名称茯苓琥珀丸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半,防己1两半,苦葶苈3两半(隔纸炒),紫苏子(拣净)1两,琥珀1两(别研),郁李仁1两7钱半(汤浸,去皮),陈皮1两3钱,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麸炒)1

  • 点眼还睛膏

    药方名称点眼还睛膏处方黄连(去须)1两,铅丹(水飞过)1两,黄柏(去粗皮)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7粒,杏仁(去皮尖双仁)7粒,龙脑(研)半钱,白沙蜜4两。制法上除龙脑、铅丹、蜜外,各为末,用井水2盏

  • 龙胆安神丸

    药方名称龙胆安神丸处方全当归2钱,龙胆草2钱,黄连2钱,全蝎7只,石菖蒲1钱5分,茯苓1钱5分。制法上为末,加猪心血,米糊为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小儿痧痨,邪热不清,久嗽不止,肌肉瘦削。用法

  • 筚衣汤

    药方名称筚衣汤处方炊饭筚衣(如无,以炊筚煮汤亦好)。功能主治瘾疹疙瘩作痒。用法用量煮水,洗患处。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 白芍药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白芍药散药方名称白芍药散处方白芍药30克牡蛎30克(烧为粉)熟干地黄30克 桂心30克干姜30克(炮裂,锉)鹿角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乌贼鱼骨30克黄耆30克(锉)龙骨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