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麦煎散

麦煎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麦煎散

药方名称麦煎散

处方知母地骨皮(拣净)、赤芍药、甘草(炙)、石膏葶苈子、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麸炒)、人参滑石,各半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言惊叫,或不语无汗,及瘾疹遍身,赤痒往来,潮热时行,麻豆疹子馀毒未尽,浑身浮肿,痰涎咳嗽,或变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眼目上视,及伤风涎喘头疼,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麦子煎汤调下。

如初生孩儿感冒风泠,鼻塞身热,喷嚏多啼、每一字许,并用麦子煎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普济方)卷三一九引《太平圣惠方》:麦煎散

药方名称麦煎散

别名麦煎汤(《鸡峰普济方》卷十五)。

处方茯苓当归干漆(炒令烟尽)鳖甲(醋炙)常山大黄(煨)北柴胡白术生干地黄石膏各30克甘草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除蒸敛汗。治骨蒸黄瘦,口臭肌热,盗汗,妇人血风攻疰四肢,心胸烦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小麦50粒,煎至120毫升。食后、临卧时温服。

有虚汗,加麻黄根30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九引《太平圣惠方

猜你喜欢

  • 白茯苓散

    《普济方》卷二一六引《十便良方》:白茯苓散药方名称白茯苓散别名茯苓散(《普济方》卷三十三)。处方白茯苓龙骨甘草(炙,锉细)干姜桂心续断附子各30克 熟干地黄桑螺蛸(微炒)各45克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

  • 龙脑膏子

    药方名称龙脑膏子处方龙脑半钱,秦皮半两(锉),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生,锉),马牙硝(炼过,细研)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风毒暴赤眼,肿涩痛。用法用量用水1大盏,浸药1宿,以银铫子煎5分,用新

  • 家秘黄芩汤

    药方名称家秘黄芩汤处方黄芩、山栀、柴胡、甘草。功能主治少阳里热,不得卧。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 复方红藤煎

    药方名称复方红藤煎处方红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10-15克,玄胡索10克,没药6克,大黄10-15克,丹皮10克,金银花15-20克,枳壳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 大黄附子丸

    药方名称大黄附子丸处方大黄(锉炒)2两,旋覆花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椒目2两,桂(去粗皮)2两,芜花(醋浸,炒焦)2两,狼毒2两,干姜(炮)2两,芍药2两,枳实(去瓤,

  • 鸡内金散

    《经验方》:鸡内金散药方名称鸡内金散处方鸡内金适量制法将鸡内金焙干研粉。功能主治消石化积,健脾止泻。对小儿疳积、遗尿均有良效。用法用量每次2~3克,温开水送服。摘录《经验方》《三因》卷十二:鸡内金散药

  • 固肠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固肠散药方名称固肠散处方陈皮(炒)二十两,木香(不见火)一两,肉豆蔻(生用)、罂粟壳(去蒂.盖.蜜炙),各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半。炮制上件为细末。功

  • 姜桂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姜桂六君子汤处方六君子汤加干姜、肉桂。功能主治寒气呕吐。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鳖甲当归散

    药方名称鳖甲当归散处方鳖甲(醋炙,去裙襕)3两,当归(切,焙)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芍药1两,京三棱(炮,锉)1两,桂(去粗皮)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少腹结块,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

  • 熟干地黄圆

    药方名称熟干地黄圆处方熟干地黄(酒浸)、五味子(拣净)、柏子仁(微炒.别研)、川芎,各一两半;泽兰(去梗)二两一分,禹馀粮(火烧红.醋淬七遍.细研)、防风(去芦.叉)、肉苁蓉(酒浸一宿)、白茯苓(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