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金露圆

金露圆

药方名称金露圆

处方生干地黄(焙)、贝母(去心)、紫菀(洗.去苗.焙)、柴胡(去芦.焙)、干姜(炮)、桂心(不见火)、人参(洗.去芦.切.焙)、防风(去芦.焙)、枳壳(汤浸.去瓤.麸炒)、蜀椒(去目.炒出汗)、桔梗(洗.去芦.焙)、吴茱萸(汤浸七遍)、甘草(炙)、川芎(洗.去芦.焙)、菖蒲(米泔浸一宿)、白茯苓(去黑皮.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鳖甲(米醋炙黄)、甘松(净洗),各一两。草乌头(炮)、黄连(洗.焙),各二两。

巴豆(去心、膜,用醋煮三十沸,焙干,取一两,不去油,煮时须亲自数三十沸,便倾出焙干,若沸过则药无力。一方用甘遂

来源依林巢先生方,天宝七年内王元览进。

炮制上为细末,以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腹内积聚症块,久患大如杯及黄瘦宿水,朝暮咳嗽,积年冷气,时复腹下盘痛绞结,冲心及两胁,彻背连心,痛气不息,气绕脐下,状如虫咬不可忍。

又治十种水气,反胃吐食呕逆,饮食多噎,五般痔俈,气走注风,有似虫行,手足烦热,夜卧不安,睡语无度。

又治小儿惊疳,妇人五邪,梦与鬼交,沉重不思饮食,昏昏如梦,不晓人事,欲死俱多,或歌或哭不定,月候不调,心中如狂,身体羸瘦,莫辨其状。

但服此药,万无失一,是病皆疗,更不细述。

用法用量每服五圆,小儿两圆。

心中痰患,姜汤下。

心痛酸,石榴皮汤下。

口疮,蜜汤下。

头痛,石膏汤葱茶下。

一切脾气,橘皮汤下,水泻、气泻,煮陈皮饮下。

赤痢,甘草汤下。

白痢,干姜汤下。

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

胸膈噎闷,通草汤下。

妇人血气,当归酒下,如不饮酒,当归煎汤下亦得。

疝气、岚气、小肠气及下坠,附子汤下。

常服及应急诸般疾患,只米饮、茶、酒、熟水任下。

伤冷腹痛,酒食所伤,酒疸、黄疸,结气痞塞,鹤膝,并用盐汤、盐酒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菊睛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菊睛丸药方名称菊睛丸处方枸杞子90克 巴戟(去心)30克甘菊花(拣)120克 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6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益肝肾,明眼目。治

  • 艾煎方

    药方名称艾煎方处方熟艾2两,好醋2升,熟铜末1分,楸根白皮1两半(无根,叶亦得),蕤仁1两,黄连(去须)1两,石盐1两。制法上药研6味为末,放于醋中,煎取3合,去滓收汁于熟铜器中,入鲤鱼胆、乌鸡胆各1

  • 粉砂饼

    药方名称粉砂饼处方粉霜1两,胡粉1两,硇砂半两,丹砂半两,白丁香半两,腻粉半两。制法上为末,入面1两,水和捏作饼,如棋子大,慢火烧熟。功能主治症块。用法用量每服1饼,麝香,米饮嚼破服。摘录《圣济总录》

  • 寒水石汤

    药方名称寒水石汤处方寒水石5两,泽泻3两,茯苓3两,前胡3两,黄芩3两,柴胡2两,牛膝2两,白术2两,甘草(炙)2两,杏仁20粒(去皮尖、双仁)。功能主治身中大热,胸心烦满毒热。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 瘰疬饼

    药方名称瘰疬饼处方生山药、蓖麻子。功能主治瘰疬。用法用量2味搅烂,摊贴之。摘录《青囊秘传》

  • 兼补煮散

    药方名称兼补煮散处方黄耆8两,人参8两,独活8两,芎藭8两,防风8两,当归8两,桂心8两,萆薢8两,防己8两,茯苓8两,白术8两,丹参8两,附子(生用)4两,甘草(炙)4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生地黄

  • 白虎加元麦汤

    药方名称白虎加元麦汤别名白虎加元参汤处方石膏3钱,知母3钱,甘草2钱,粳米1杯,元参3钱,麦冬5钱。功能主治寒疫,太阳经罢,烦躁发渴者。用法用量白虎加元参汤(《治疫全书》卷五)。摘录《四圣悬枢》卷二

  • 桂枝瓜蒌首乌汤

    药方名称桂枝瓜蒌首乌汤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瓜蒌根3钱,首乌3钱,生姜3钱,大枣3枚。功能主治风伤卫气而病柔痉,发热汗出者。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 苓术菟丝丸

    药方名称苓术菟丝丸处方白茯苓白术(米泔水洗,炒)莲肉(去心)各120克五味子60克(酒蒸)山药(炒)60克杜仲(酒炒)90克 炙甘草15克菟丝子(用水淘净,入陈酒浸一日,文火煮极烂,捣为饼,焙干为末)

  • 神效参香散

    药方名称神效参香散处方白扁豆(炒)、人参、木香,各二两;茯苓(去皮)、肉豆蔻(去皮),各四两;陈皮(去白)、罂粟壳(去蒂),各十二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脏气虚怯,冷热不调,积在脏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