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贝母散

贝母散

鸡峰普济方》卷十一: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知母百部阿胶甘草麻黄杏仁人参茯苓半夏曲饼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新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1盏,大黄蜡1皂大,同煎至8分(即水一盏),通口服。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一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22.5克(煨令微黄)百合22.5克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30克(炙微赤,锉)赤茯苓22.5克麻黄30克(去根、节)石膏60克人参30克(去芦头)柴胡30克(去苗)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宜肺平喘。主伤寒汗出而喘促,烦热头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3.7克,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别名贝母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贝母(煨微黄)桔梗(去芦头)马兜铃百合款冬花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干姜(炮裂)汉防己麻黄(去根、节)各7.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不利,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少许,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五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圣惠》卷八十四: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1分(煨微黄),桔梗1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桂心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分(去芦头),干姜1分(炮裂,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痰逆咳嗽,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八十三: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煨微黄)1分,桔梗(去芦头)1分,马兜铃1分,百合1分,款冬花1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1分,干姜(炮裂)1分,汉防己1分,麻黄(去根节)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不利,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5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本草图经》,名见《外科启玄》卷十二: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

功能主治人面疮。

用法用量外科启玄》本方用贝母五钱,为细末。用醋调稀,填入疮口内,令满塞之,次日即愈;如少愈,再填,不过三次全愈。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本草图经》,名见《外科启玄》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去心)半两,皂荚子(炒焦色黄)半两,葶苈子(隔纸炒)1分,甘草(炙,锉)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感寒咳嗽,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半钱匕,乳食后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圣惠》卷八十三: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别名贝母饮

处方贝母1分(煨微黄),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麻黄1分(去根节),紫蔻1分(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咽喉不利,状如呀者。

用法用量贝母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四十六: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1两(煨微黄),紫菀3分(去苗土),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喘急失声。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十八: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1两(煨微黄色),刺蓟1两,蒲黄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病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四十六: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5分(煨微黄),桂心1两,射干半两,钟乳粉1两,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百部半两,五味子1两,白石英2两(细研),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款冬花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挫),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羊肺1具(以水3大碗,煮取汁1碗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昼夜不息,气奔欲绝,肺伤唾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羊肺汁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得效》卷五: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别名二母汤、二母散、一捻金

处方知母(新瓦上焙)1两,贝母(巴豆7粒同贝母炒略熟,去巴豆不用)1两。

功能主治热嗽及痰喘。

用法用量二母汤(《普济方》卷二十七引《医学切问》)、二母散(《医学入门》卷七)、一捻金(《普济方》卷一五七)。

摘录《得效》卷五

普济方》卷三二五: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2两,金银花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乳痈。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好酒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五

《医学六要》卷三: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桑白皮五味子甘草(炙)1钱5分,款花2两,杏仁(去皮尖)3两。

功能主治久嗽,暴发咳嗽,多日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两,加生姜3片,煎8分,去滓服。

摘录《医学六要》卷三

《圣惠》卷七十四: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煨微黄)1两,鹿角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生干地黄1两,麦门冬(去心)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五味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妊娠,肺损咳嗽,喘促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糯米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喘闷。

用法用量如2-3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入牛黄末少许,食后温分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去心)1两半,槐子(10月上已日采之佳)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难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巴,以熟水调下,未生更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10枚大者(去心,麸炒令黄),阿胶(炙燥)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临卧煎糯米饮调下。服后去枕仰卧。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3两,麻黄(去节)2两,干姜2两,桂心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久咳上气,喉中鸣,昼夜不得卧。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平旦酒调下,1日2次;不知,增之至2匕,大剧可至再服,酒随饮多少。

注意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普济方》卷三八七引《傅氏活婴方》: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麻黄(去节)半两,杏仁(去皮尖,炒)3钱,人参3钱,知母半两,贝母半两,甘草半两,石膏(煨)1两。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用蜜、薄荷少许同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引《傅氏活婴方》

普济方》卷二七四引《鲍氏方》: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川山甲(烧存性)、贝母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马疔。

用法用量酒调下3-4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四引《鲍氏方》

《仙拈集》卷三: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3钱,白芷3钱,当归3钱,乳香3钱,没药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乳痈,乳疖。

用法用量每服5钱,热黄酒送下。

摘录《仙拈集》卷三

普济方》卷三六九: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黄耆1两,青皮1两,茯苓1两,栝楼根1两,甘草1两,紫菀1两,白术1两,百合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时气病。

用法用量本方名“贝母散”,但方中无贝母。疑脱。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炮)半两,甘草(炙)半两,紫菀草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蛤粉炒)。

功能主治小儿肺感寒邪,咳嗽喘急,睡卧不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鸡峰》卷十七: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1两,紫菀3钱,麦门冬1两半,杏仁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喘急失声。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鸡峰》卷十七

普济方》卷三八七: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3钱,细辛2钱,人参3钱,杏仁(去皮尖)2钱,川芎2钱,罂粟壳(去浮楞)2钱,百部根2钱,粉草2钱,诃子3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儿嗽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钱,干柿少许同煎。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鸡峰》卷十一: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知母百部阿胶甘草麻黄杏仁人参茯苓半夏、曲饼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嗽。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大盏,黄蜡1皂大,同煎至8分,通口服。

摘录《鸡峰》卷十一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煨)1分,麦门冬1分,款冬花1分,杏仁(炒)1分,紫菀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久嗽不止,痰吐喘闷,气噎。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乳汁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贝母散

药方名称贝母散

处方贝母(去心)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白口疮,满口如浸饼起者。

用法用量先煮面拨粥7个,将逐个拨粥搌儿口内疮了,便以药末半钱,水5分,蜜少许,煎3分,冷与服。仍以药掺贴,每日用3-4次。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猜你喜欢

  • 除湿解毒汤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除湿解毒汤药方名称除湿解毒汤处方白鲜皮15克 大豆黄卷12克 生苡米12克 土茯苓12克 山栀子6克 丹皮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地丁9克木通6克滑石块15克 生甘草6克功能主

  • 加味八仙膏

    药方名称加味八仙膏处方人参1两,山药6两,茯苓6两,芡实6两,莲肉6两,糯米3升,粳米7升,冰糖1斤,白蜜1斤。制法将人参等5味各为细末,又将糯、粳米亦为粉,与药末和匀,将白糖和蜜汤中炖化,随将粉药乘

  • 荆芥穗汤

    药方名称荆芥穗汤处方川黄连、荆芥穗、生地黄、生甘草。功能主治疏利郁结。主小儿胎气兼风邪入脐,致患撮口,气息喘急,啼声不出,或肚上青筋,吊疝内气引痛。用法用量与指迷七气汤(去桂,加大黄、钩藤、僵蚕)同用

  • 巨胜丸

    《医灯续焰》卷十八:巨胜丸药方名称巨胜丸处方巨胜子、白茯苓、甘菊花各等分。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返白发为黑。主风眩,白发。用法用量每服3钱,清晨白汤送下。摘录《医灯续焰》卷十八《医方类聚》

  • 柴胡半夏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柴胡半夏汤药方名称柴胡半夏汤别名柴胡饮子(《御药院方》卷五)。处方柴胡240克,人参90克半夏75克甘草(炙)90克黄芩90克白术60克麦门冬(去心)30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

  • 活血风寒膏

    药方名称活血风寒膏处方肉桂、血竭、乳香、没药、丁香、樟脑、儿茶、川乌、草乌、附子、当归、川芎、桃仁、赤芍、杜仲、补骨脂、续断、菟丝子、威灵仙、白蔹、细辛、远志、陈皮、香附、白术、穿山甲、木香、枳壳、青

  • 加减胃苓汤

    《片玉心书》卷五:加减胃苓汤药方名称加减胃苓汤处方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官桂、五加皮、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木通、大腹皮、防风、生姜皮。功能主治疟后汗出受风,遍身浮肿者。用法用量灯心、生姜为引,

  • 鹿角汤

    《外台秘要》卷十六引《深师方》:鹿角汤药方名称鹿角汤处方鹿角30克(取肥而懈者,打碎)韭白24克生姜30克 芎藭茯苓各6克当归鹿茸(炙)各6克 白米30克功能主治温补精血。治虚劳遗精。用法用量上药切。

  • 黄耆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卷上:黄耆桂枝五物汤药方名称黄耆桂枝五物汤别名黄耆五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处方黄耆9克 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功能

  • 调脾清肝理湿饮

    药方名称调脾清肝理湿饮处方茯苓3钱(朱染),炒茅术1钱5分,广皮1钱5分,壳砂1钱(研),薏米3钱(炒),扁豆3钱(炒),泽泻2钱,酒胆草1钱5分,丹参2钱,次生地3钱,白鲜皮2钱,车前子3钱(包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