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补阴丹

补阴丹

《施圆端效方》引贾彦通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一二):补阴丹

药方名称补阴丹

处方地黄(焙)2两,生地黄(焙)2两,乌梅肉(焙)2两,川芎3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俱虚,四肢困热,骨节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1丸,麦糵汤化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施圆端效方》引贾彦通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一二)

杨氏家藏方》卷十五:补阴丹

药方名称补阴丹

别名补阴丸

处方熟干地黄(洗,焙)7两半,生干地黄7两半,白术5两,苍术5两(米泔浸1宿),藁本(去土)10两,牡丹皮10两,当归(洗,焙)10两,秦艽10两,细辛(去叶土)7两,蚕退纸(烧灰留性)7两,肉桂(去粗皮)8两,甘草(炙)6两半,大豆黄卷(焙干称,炒烟出)6两半,枳壳(麸炒,去瓤)6两,陈橘皮(去白)6两,羌活(去芦头)5两,香白芷5两,干姜(炮)5两,糯米3升(炒黑色,炒烟出),白茯苓(去皮)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润肌体,悦颜色,调荣卫,逐风寒,进饮食。主妇人百疾,或经候不匀,或崩漏不止,腰腿沉重,脐腹作痛,潮热往来,虚烦自汗,中满气短,呕哕不时,肢体酸疼,不思饮食,日渐瘦弱。

用法用量补阴丸(《女科百问》卷上)。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御药院方》卷六:补阴丹

药方名称补阴丹

处方磁石(紧者,烧赤,醋淬7次,水飞过,晒干称)3两,鹿茸3两(去毛,酥炙),生干地黄8两,石斛3两,泽泻3两,官桂1两半(去粗皮),杜仲2两(细切,炒去丝),山茱萸3两(生用)。

制法上为细末,入磁石末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益肾水真阴,镇伏心火大热,坚强骨髓,补养精气,通调血脉,润泽肌肤,交泰心肾。主发热怔忪,脚膝痹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或盐汤送下亦得,日进1服。服2月觉功,100日见效。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博济》卷二:补阴丹

药方名称补阴丹

处方朱砂(去石)半两,硇砂(去石)半两,延胡素半两,木香半两,半夏(汤浸7遍)半两,芫花(醋浸,炒黄色)半两,斑猫(去翅足,酒浸后炒令焦黑止)半两,川苦楝子(醋浸,炒黄)1两,荆三棱1两,海蛤1两,蓬莪术1两,大附子(炮,去皮脐)1两,舶上茴香1两,青皮1两,肉豆蔻3枚,槟榔3枚。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健脾元。主小肠气,膀胱气刺疼痛;妇人产后恶物不尽,变作血瘕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补阴丸”。

摘录《博济》卷二

猜你喜欢

  • 槐肤酒

    药方名称槐肤酒处方槐子1钱,地肤子1钱,地丁1钱。功能主治发背,疔疮。用法用量水煎,冲黄酒半钟,热服。出汗愈。摘录《仙拈集》卷四

  • 六一顺气汤

    药方名称六一顺气汤处方柴胡黄芩芍药枳实厚朴大黄芒消甘草功能主治治伤寒邪热内传,大便结实,口燥咽干,怕热谵语,揭衣狂妄,扬手掷足,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腹满硬,绕脐疼痛者。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先将水500

  • 百生汤

    药方名称百生汤处方百合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桑白皮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柿霜6克,川贝粉(冲服)3克,甘草3克,芦根30克。功能主治滋阴润肺,清热养肾。主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濡润。用

  • 金银汤

    药方名称金银汤处方白姜、黄连对半。功能主治伤寒协热自利。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证治宝鉴》卷八

  • 还素汤

    药方名称还素汤处方荆芥、菊花、蝉衣、桑叶、青葙子、谷精珠、薄荷、夏枯草。功能主治目赤,恶风流泪羞明,不能开视,甚且作痛,脉浮数。摘录《内科概要》

  • 芥菜卤

    药方名称芥菜卤处方百年芥菜卤(久窨地中者)。功能主治肺痈。肺痿。用法用量每服数匙。摘录方出《广笔记》卷三,名见《仙拈集》卷四

  • 活痰丸

    药方名称活痰丸处方半夏(制)2两,白芥子2两,干姜(炒黄)1两,猪苓2两,炙甘草5钱,陈皮4两,(切碎,用盐3钱入水中浸1宿,晒干)。制法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痰饮水气,停蓄胸胁,吞

  • 烂弦散

    药方名称烂弦散处方炉甘石1两,黄连1钱,黄柏1钱,蔓荆子1钱,菊花1钱。制法将上药熬水冲甘石,澄清,干后以艾叶70个熏之,装瓶内。功能主治烂弦风,红眼眶。用法用量香油调搽,抹眼患处。注意翳障眼忌用。摘

  • 调卫饮

    《丹台玉案》卷五:调卫饮药方名称调卫饮处方广木香木通枳壳各2.4克当归穿山甲漏芦柴胡各3克甘草0.9克功能主治行气通乳。主产后感寒,气滞血凝,乳汁不行。用法用量上药用水、酒各200毫升,煎至200毫升

  • 橘蒜丸

    药方名称橘蒜丸处方大蒜(去皮,每瓣攒一窍,入去壳巴豆1粒,用湿纸裹,煨熟,去巴豆不用)。制法用蒜捣成膏,入橘红末与蒜膏一味杵成剂,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心腹痞胀。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饮、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