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芦吸散

芦吸散

张氏医通》卷十三:芦吸散

药方名称芦吸散

处方款冬花川贝母(去心)肉桂甘草(炙)各9克鹅管石15克(煅)

制法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温肺壮阳,化痰定喘。治冷哮寒嗽,喘促痰清。

用法用量以芦管吸少许,噙化咽之,二日五至七次。

注意肺热者禁用。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玉案》卷四:芦吸散

药方名称芦吸散

处方肉桂、明雄黄鹅管石款冬花、粉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寒痰凝结肺经,喘嗽气急,午后发寒。

用法用量以芦管挑药,轻轻含之,吸入喉内,徐徐以清茶过口。

摘录《玉案》卷四

《医学启蒙》卷四:芦吸散

药方名称芦吸散

处方款冬花、佛耳草甘草、桂心、鹅管石各等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肺受风寒,久嗽不愈。

用法用量吹少许入咽,嗽止。

摘录《医学启蒙》卷四

猜你喜欢

  • 香薷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汤药方名称香薷汤处方白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一两。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宽中和气,谓荣卫。治饮食不节,饥

  • 桂枝人参汤

    药方名称桂枝人参汤处方桂枝12克(别切)甘草12克(炙)白术9克人参9克干姜9克功能主治解表温中。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以致中焦虚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先

  • 清炎饮加减

    药方名称清炎饮加减处方生石膏30克,防风6克,防己6克,黄连6克,白芷10克,生草10克,羌活6克,鱼腥草12克,萆10克,红花10克,蔓荆子10克,生地12克,盐柏8克,知母8克,桑皮10克,丹皮1

  • 凤衣散

    《丁甘仁家传珍方选》:凤衣散药方名称凤衣散处方飞龙丹1钱,凤凰衣1钱,轻粉4分,梅片1分。制法上为末,瓷瓶贮。功能主治下疳。用法用量外用掺之。摘录《丁甘仁家传珍方选》《经验各种秘方辑要》:凤衣散药方名

  • 甘草流浸膏

    药方名称甘草流浸膏来源为甘草浸膏经加工制成的流浸膏。性状为棕色或红褐色的液体;味甜、略苦、涩。炮制取甘草浸膏300~400g,加水适量,不断搅拌,并加热使溶化,滤过,在滤液中缓缓加入85%乙醇,随加随

  • 橘红半夏汤

    药方名称橘红半夏汤处方橘皮1两,半夏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3两。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产后胃虚呕逆。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5片,水煎服。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

  • 马齿实拌葱豉粥

    药方名称马齿实拌葱豉粥别名马齿实粥处方马齿实1升。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明目,除邪气,利大肠,去寒势。主青盲白翳。用法用量马齿实粥(《医统》卷八十七)。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 冷附汤

    药方名称冷附汤处方附子1只(重9钱者,炮,去皮)。制法上切片,分两服。功能主治壮脾胃,去痰实,降虚热心气。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以水2盏,加生姜10大片,煎取1盏,隔夜煎下,用绵蒙盏露1宿,至五更初取冷

  • 大羌活丸

    药方名称大羌活丸处方官桂(去皮)1两,茯苓1两,麻黄(去节)1两,剑脊乌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香)1两,僵蚕1两,防风1两,枳壳1两,酸枣仁1两,苦参1两,羌活1两,独活1两,郁李仁(去皮尖)1两,龙

  • 辛夷散

    药方名称辛夷散处方辛夷仁细辛(洗去土、叶)藁本(去芦)升麻川芎木通(去节)防风(去芦)羌活(去芦)甘草(炙)白芷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肺虚,风寒湿邪外袭,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