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膈气散

膈气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膈气散

药方名称膈气散

处方豆蔻仁、木香干姜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各五两。三棱(炮)、益智仁、莪术(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瓤)、槟榔枳壳(去瓤.麸炒),各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种膈气,三焦痞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

常服顺气宽中,消倂癖积聚,散惊忧恚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半个,同煎七分,和滓热服。

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膈气散

药方名称膈气散

处方豆蔻木香干姜厚朴(去粗皮,生婪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爁)各150克三棱(炮)益智莪术(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瓤)槟榔枳壳(去瓤,麸炒)各3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寒气痞塞胸脯,胁肋刺痛,短气烦闷,或呕恶,饮食不下,苔白润。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2片,枣半个,同煎至100毫升,和滓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局方》卷三:膈气散

药方名称膈气散

处方豆蔻仁5两,木香5两,干姜5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5两,青皮(去白)5两,甘草(爁)5两,三棱(炮)10两,益智仁10两,莪荗(炮)10两,肉桂(去粗皮)10两,陈皮(去瓤)10两,槟榔10两,枳壳(去瓤,麸炒)10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常服顺气宽中,消痃癖积聚,散惊忧恚气。主五种膈气。三焦痞塞,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入生姜2片,大枣半个,同煎7分,和滓热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三

猜你喜欢

  • 苦参栀子丸

    药方名称苦参栀子丸处方苦参1两,山栀子仁半两,龙胆1两,黄芩(去黑心)1两。制法上为细末,以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谷疸。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 厥症返魂丹

    药方名称厥症返魂丹处方真麝香2钱5分,生玳瑁2钱5分,雄黄精2钱5分,飞辰砂2钱5分。制法上药同研如粉,于瓷器中,熔安息香和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厥证。用法用量每服5丸。摘录《感证辑要》卷四

  • 补络补管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补络补管汤药方名称补络补管汤处方生龙骨30克(捣细)生牡蛎30克(捣细)萸肉30克(去净核)三七6克(研细,药汁冲服)功能主治主咳血、吐血,久不愈者。服后血犹不止者,加赭石细末

  • 柴胡芍药丹皮汤

    药方名称柴胡芍药丹皮汤处方黄芩3钱(酒炒),柴胡1钱,白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功能主治眼病疼痛。用法用量煎半杯,热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 地黄当归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地黄当归汤药方名称地黄当归汤处方当归30克 熟地黄6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补血安胎。主妊娠冲任血虚,腹中疼痛。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顿服。摘录《素

  • 换肌消毒散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换肌消毒散药方名称换肌消毒散别名萆薢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处方土茯苓15克当归(酒洗)白芷皂角刺薏苡仁各4.5克白鲜皮木瓜(不犯铁器)金银花木通各3克甘草1.5克功

  • 导水散

    《辨证录》卷九:导水散药方名称导水散别名导水汤处方王不留行5钱,泽泻3钱,白术3钱。功能主治逐水,利膀胱。主膀胱火旺,小肠不通,眼睛突出,面红耳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宁。用法用量导水汤(《医学集成》卷三

  • 含化朱砂丹

    药方名称含化朱砂丹别名含化丹砂方处方朱砂3两,马牙消3两,消石2两。制法上为末,入瓷瓶中,以重抄细纸3重,密固瓶口,重汤煮之,常如鱼眼沸,水耗,即以热水添之,不歇火,21日夜满,开瓶子,其消并在瓶四面

  • 六味人参麦门冬散

    药方名称六味人参麦门冬散处方麦门冬(去心)1两,人参(去芦)半两,甘草(炙)半两,陈皮半两,白术半两,厚朴(姜制)半两。功能主治痘症身热小渴者;痘疹喘渴不已。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煎

  • 二母安嗽片

    药方名称二母安嗽片处方款冬花18kg,紫菀6kg,杏仁(去皮)6kg,知母6kg,麦门冬6kg,玄参6kg,罂粟壳12kg,百合6kg,浙贝母3kg。制法将款冬花、紫菀用60%乙醇按渗漉法制成清膏;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