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红内消散

红内消散

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八,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六: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红内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龟背。

用法用量用龟尿调,点背上骨节,久久自安。

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八,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六

《直指》卷二十二: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何首乌半两,远志3钱(水浸,取肉,蘸姜汁焙),赤茯苓3钱,川芎3钱,北梗3钱,苦参3钱,赤小豆3钱,赤芍药3钱,蔓荆子3钱,威灵仙3钱,生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痈疽内蕴热,外发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麦门冬14粒煎汤调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二

医学入门》卷六: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红内消5钱,当归5钱,茄片5钱(或茄蒂),甘草5钱,羌活5钱,黄芩5钱,麝香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丹毒,毒气入里,腹胀欲死。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生地黄煎汤调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六

咽喉脉证通论》:红内消散

药方名称红内消散

处方蜈蚣(去头足,切断,同米炒,以米黑为度)、乳香(去油尽)、血竭(另研)、雄黄、象贝母、穿山甲(炒)、没药(去油尽)、辰砂(水飞净)各等分,麝香(拣去毛皮,干研)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咽喉一切诸证,并无名肿毒,已溃未溃,均可使用。

用法用量每服7分,小儿减半,和煎药同服;酒下亦可。

摘录咽喉脉证通论

猜你喜欢

  • 茯苓桂枝汤

    药方名称茯苓桂枝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洗7遍,炒干)1两,甘草(炙,锉)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发汗后,引饮过多,心下悸动。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

  • 含化马牙消丸

    药方名称含化马牙消丸处方马牙消3分(细研),犀角屑1分,川升麻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真珠末1分,黄药1分,硼砂1分(细研),牛黄半两(细研)。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实大。功

  • 麻黄根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麻黄根散药方名称麻黄根散别名麻黄根散粉(《圣济总录》卷十三)。处方麻黄根60克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牡蛎60克(烧,研粉)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风虚汗出不止。用法

  • 槐子酒

    药方名称槐子酒处方槐东南枝(细锉)1石,槐东南根(锉)3石,槐子2斗。功能主治五痔,十年不愈者。用法用量上以大釜中安16斛水,煮取5斛,澄取清,更煎取1石6斗,炊两斛黍米,上曲20斤酿之,搅令调,封泥

  • 鹿羹

    药方名称鹿羹处方鹿肉不拘多少。功能主治补益气力,助五脏,强阴。主头肉又治烦惫多梦,蹄治脚膝酸,血治肺痿吐血及崩带下。用法用量上洗净控干,先以盐、酒(多)、醋(少)浴过,用花椒、莳萝、茴香、红豆、桂花(

  • 金丸药

    药方名称金丸药处方防风4两,桔梗4两,羌活4两,全蝎4两,独活4两,天麻4两,灵仙4两,升麻4两,陈皮4两,首乌4两,麻黄4两,狗脊4两,川芎4两,牛蒡4两,蔓荆(去花)4两,荆芥8两,风藤4两,川归

  • 保命胜金丹

    药方名称保命胜金丹处方南香附1斤(第1次用童便浸,2次酒浸,3次盐水浸,4次醋浸。每次按春5、夏3、秋7、冬10日,取起晒干),官拣参1两5钱,川当归1两5钱,赤芍药1两5钱,白芍药1两5钱,香白芷1

  • 沉檀快膈丸

    药方名称沉檀快膈丸处方香附子1斤,丁皮半斤,甘草1斤,桂枝4两,甘松4两,莪术4两,益智仁4两,檀香4两,丁香4两,藿香2钱,姜黄2钱,沉香1两,山果子4两。制法上为末;用砂仁杵碎,取仁作母,豆粉1斤

  • 宁肺汤

    《杨氏家藏方》卷七:宁肺汤药方名称宁肺汤处方人参(去芦头)白术当归(去芦头,洗,焙)熟干地黄芎藭白芍药甘草(炙)麦门冬(去心)五味子桑白皮白茯苓(去皮)各15克阿胶30克(蚌粉炒)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

  • 增损柴胡汤

    药方名称增损柴胡汤处方北柴胡人参甘草半夏陈皮川芎白芍药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产后虚羸,寒热如疟,食少腹胀。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22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