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温白丸

温白丸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温白丸

药方名称温白丸

处方紫菀22克吴茱萸22克 菖蒲15克柴胡15克厚朴15克(炙)桔梗15克 皂角22克(去皮、籽,炙)乌头75克(熬)茯苓15克 桂心15克干姜15克黄连15克 蜀椒15克(汗)巴豆7.5克(熬)人参15克

制法上十五味,合捣下筛,加白蜜和匀,更捣二千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里祛寒,消症除癖。治心腹积聚、症癖。

用法用量一服2丸,不知,渐增至5丸,以知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温白丸

药方名称温白丸

处方半夏60克(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曝干)白术30克丁香7.5克

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宿食不消,痰饮留滞,小儿久泻,脾虚不食,食即泻下,米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煎生姜汤送下;如腹痛并呕逆,食后服。小儿每服3~5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温白丸

药方名称温白丸

处方天麻(生)15克 白僵蚕(炮)白附子(生)干蝎(去毒)天南星(锉,汤浸七次,焙)各7.5克

制法上药同研为末,汤浸寒食面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虚,泄泻瘦弱,及因吐泻或久病后而成慢惊,身冷瘈疭者。

用法用量再于寒食面内养七日取出。每次服5~7丸,加至20~30丸,空腹时煎生姜米饮送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猜你喜欢

  • 蠲痛无忧散

    《医宗金鉴》卷六十八:蠲痛无忧散药方名称蠲痛无忧散处方番木鳖(香油煠浮)当归(酒洗)甘草(生)各60克麻黄90克穿山甲(陈土炒)川乌(黑豆酒煮,去皮、尖)草乌(姜汁煮)苍术(米泔水浸,炒)半夏(制)各

  • 伤科紫金丹

    药方名称伤科紫金丹处方炙没药木香丁香枳壳延胡青皮血竭血余炭儿茶当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筋损骨断,瘀血凝结,下部重伤;及腰脚胁肋腿诸痛等属气滞血阻者。用法用量每服1

  • 当归鹤虱散

    药方名称当归鹤虱散处方当归8分,鹤虱8分,橘皮6分,人参6分,槟榔12分,枳实6分(炙),芍药6分,桂心5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九种心痛,蛔虫冷气,先从两肋,胸背撮痛,欲变吐。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空

  • 参湿汤

    药方名称参湿汤处方苍术(制)、白术、甘草(炙),各二钱。茯苓、干姜(炮),各四钱。陈皮、丁香,各一钱。功能主治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利,大便溏泄,皆因坐卧湿处,或因雨露所袭,或因汗

  • 大黄一物汤

    药方名称大黄一物汤处方大黄4两(酒浸1宿)。功能主治癫狂。用法用量水3升煎之,分3服。摘录《医方考》卷五

  • 大活络丹

    药方名称大活络丹处方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俱酒浸)草乌天麻(煨)全蝎(去毒)首乌(黑豆水浸)龟版(炙)麻黄贯仲 炙草羌活官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大黄(蒸)木香沉香各60克细辛赤芍没药(去油,另研)丁香

  • 加减定血黑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减定血黑逍遥散处方生地8两(捣汁),柴胡5两(鳖血炒),白芍1两半(炒),当归3两,白术1两半,山栀2两(炒),茯神1两半(去木),丹皮1两半,麦冬3两(去心)。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孕妇吐血

  • 揩齿白芷散

    药方名称揩齿白芷散处方白芷1分,升麻3分,藁本(去苗土)1分,细辛(去苗叶)1分,沉香(锉)1分,丁香1分,石膏(研)1分,贝齿(研)1分,麝香(研)1分,猪牙皂荚(烧存性)、凝水石(研)1两。制法上

  • 宣阳汤

    药方名称宣阳汤处方野台参12克威灵仙4.5克 寸麦冬18克(带心)地肤子3克功能主治益气宣利。治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野台参补元气以复气化;麦门冬滋阴液而制参之温性

  • 金简煎

    药方名称金简煎处方乳香4两,牛乳1斗(银石器中盛,并乳香于重汤内煮,旋旋浇牛乳汁,以乳香化为度),赤石脂半斤(细研,水飞过,于纸箱内沙上渗干,入夹绢袋,盛于饭上炊9次,每次出焙干,又炊以饭熟为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