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柴胡石膏散

柴胡石膏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石膏散

药方名称柴胡石膏散

处方赤芍药、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五十两。升麻二十五两,黄芩、桑白皮,各三十七两半。荆芥穗(去土)三十七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如满,寒热往来,痰实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豉十馀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热服。

小儿分作三服,更量大小加减,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柴胡石膏散

药方名称柴胡石膏散

别名柴胡升麻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赤芍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1.5千克升麻750克黄芩白皮各1.26千克荆芥穗(去土)1.11千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解表清里。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盛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淡豉10粒,煎至100毫升,去滓,稍热服。小儿分作三服,量大小加减,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局方》卷二:柴胡石膏散

药方名称柴胡石膏散

别名柴胡升麻汤、柴胡石膏

处方赤芍药50两,柴胡(去苗)50两,前胡(去苗)50两,石膏(煅)50两,干葛50两,升麻25两,黄芩37两,桑白皮37两,荆芥穗(去土)37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外感风热、少阳、阳明合病,壮热恶风,头痛身疼,鼻塞咽干,口渴心烦,咳嗽自汗,脉浮缓。时行瘟疫,心胸如满,寒热往来,痰实咳嗽,涕唾稠粘。伤风,及阳气郁遏,元气下陷。春夏感冒,声重声哑,甚至痰壅气喘,咳嗽咽干,自汗。

用法用量柴胡升麻汤(原书同卷宝庆新增方)、柴胡石膏汤(《奇效良方》卷十)。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柴胡平少阳之热,升、葛散阳明之邪,前胡消痰下气而解风寒,桑皮泻肺利湿而止痰嗽,荆芥疏风热而清头目,赤芍调营血而散肝邪,黄芩清火于上中二焦,石膏泻热于肺胃之部;加姜、豉者,取其辛散而升发也。

摘录《局方》卷二

猜你喜欢

  • 加味苍术膏

    药方名称加味苍术膏处方苍术10斤(捣如泥,入大锅内,用水2桶,以文武火煮至10余碗,取出绢滤,入瓷罐内),人参4两,生地4两,熟地4两,黄柏4两,远志4两,杜仲4两,川芎4两,胡桃肉4两,川椒4两,故

  • 快膈消食丸

    《直指小儿方》卷三:快膈消食丸药方名称快膈消食丸别名消乳丸(《普济方》卷三九三)、消食丸(《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处方缩砂仁橘皮京三棱莪术神曲麦芽各15克 香附子30克(略炒)制法上药研为末,面糊为丸

  • 锦鳞膏

    药方名称锦鳞膏处方鲫鱼(去鳞)。功能主治小儿软疖不愈者。用法用量取皮贴软疖上。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 蛤青散

    药方名称蛤青散处方蚌粉(新瓦炒令通红)、青黛少许。功能主治痰嗽面浮。久嗽。用法用量《惠直堂方》本方用法:每服二钱。临床应用痰嗽:宋徽宗宠妃,苦痰嗽终夕不寐,面浮如盘,内医官李防御治之,三日不效,当诛。

  • 温补汤

    药方名称温补汤处方人参白术川芎当归白芍熟地肉桂木香小茴香附元胡索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理气止痛。治少腹痛而喜按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血调血;肉桂温中散寒;

  • 银液丹

    药方名称银液丹处方黑铅(炼十遍.称三两.与水银结沙子.分为小块.同甘草十两.水煮半日.候冷.取出研用)、铁粉水银(结沙子),各三两。朱砂(研飞)半两,天南星(炮.为末)三分,腻粉(研)一两。炮制上同研

  • 苍耳子汤

    药方名称苍耳子汤处方苍耳子5升(捣碎),羊桃根3升(锉),蒴藋5升(锉),赤小豆2升,盐1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腲退风,皮肤虚满,四肢缓弱。用法用量以水1硕,煮取7斗,去滓,渍所患处。注意适寒温,避

  • 疏风清热饮

    《医宗金鉴》卷七十四:疏风清热饮药方名称疏风清热饮处方苦参6克(酒浸,蒸晒九次,炒黄)全蝎(土炒)皂刺猪牙皂角防风荆芥穗金银花蝉蜕(炒)各3克功能主治治面上风癣,时作痛痒者。用法用量上药用酒、水各20

  • 清火止衄汤

    药方名称清火止衄汤处方炒黄芩10克,山栀10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赤芍10克,侧柏叶10克,白茅根30克,水牛角(先煎)30克,炒牛膝6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清火凉血止血。主肝、肺、胃之火上炎

  • 赤苍饮

    药方名称赤苍饮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半,苍术(去粗皮,米泔水浸1宿,滤干,锉片,炒微黄)1两半,枳壳(制)1两,藿香(和根)7钱半,半夏(汤煮透,锉,焙干)7钱半,净香附7钱半,紫苏叶(和梗)7钱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