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

《中国药典》: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薄荷240g荆芥120g甘草60g

性状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四两)荆芥穗(四两)细辛(去心.一两)白芷(一两)甘草(一两)羌活(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薄荷(蜜炙.八两)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言语声重。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常服清头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别名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240克川芎荆芥(去梗)各120克 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白芷羌活甘草(爁)各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备注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头项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前额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额骨痛),均为主药;荆芥薄荷防风升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香附行气宽中,兼能疏风(现配方多用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配合荆、防、薄荷,增强疏风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升散不致耗气;用茶清调服,乃取茶叶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风热,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按:本方用法,《世医得效方》卷十作"每服6克,葱白、茶清调下;用葱涎调贴两太阳穴,除痛甚者特效。又用朴消少许,吹入鼻中立愈。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别名茶调散、茶调汤、川芎茶调饮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8两,川芎4两,荆芥(去梗)4两,香附子(炒)8两(别本作细辛去芦1两),防风(去芦)1两半,白芷2两,羌活2两,甘草(爁)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头目。主偏正头痛,伤风壮热,肢体烦疼,风热隐疹。

用法用量茶调散(《得效》卷十)、茶调汤(《医方类聚》卷八十二引《经验良方》)、川芎茶调饮(《不居集》下集卷二)。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薄荷辛寒,轻虚上浮,上清头目之风热,旁搜皮肤之湿热,中去肝胆之虚热,下除肠胞之血热,此用以为君药,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也”。荆芥辛苦温,上行祛头目之风,除经隧之湿,去血中之风湿郁热,此以佐薄荷而为臣。芎穷甘辛,行血中之气,排筋骨之湿,上通巅顶,下彻血海,为厥阴肝经表药;羌活苦辛,此以祛太阳之风热;白芷辛温,此以祛阳明之风热;防风辛甘,缓肝补肝,以防风淫之内侵,故曰防风,其祛风不拘经络,无所不到;细辛辛温,达肾气,使上行以清耳目,主治少阴头痛;甘草以补土和中;茶叶甘苦寒,轻清上浮,能升清阳于上,而降浊阴于下,聪明耳目,开爽精神,虽非风药,而能助诸药,以散风除热,清头目。

临床应用偏头痛:作者用《局方》川芎茶调散原方治疗126例偏头痛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有效率达83.3%。患者偏头痛为阵发性,可以固定或交替发作,右侧多于左侧,且都伴有神经忧郁状态。

摘录《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银海精微》卷上: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甘草1两,石决明1两,木贼1两,石膏1两,炒荆芥1两,菊花1两,薄荷叶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热泪,眼弦湿烂。

用法用量每服2-3钱,食后茶送下。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医学心悟》卷四: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酒拌)1两,荆芥1两,白芷1两,桔梗(炒)1两,甘草1两,黄芩(酒炒)1两,川贝母(去心)1两,黑山栀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通窍清热。主鼻渊,鼻中常出浊涕,源源不断。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陈松萝细茶调下,1日3次。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猜你喜欢

  • 护心七厘散

    药方名称护心七厘散处方接骨虫(不拘多少,放入坛内,又放酒酱在内,候虫自吃饱,取出晒干为末)、闹羊花子(不拘多少,烧酒拌透,晒干为度,研末)、黄耆、当归、枣仁、桔梗、甘草、人参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

  • 扁鹊四圣散

    药方名称扁鹊四圣散处方紫草、白芍药、黄耆、木通各等分。功能主治痘在七八朝盛浆未足,火毒未解之际。各家论述紫草凉血解毒,白芍实腠以养血,黄耆补气以助浆,恐气血滞而不行,再用木通流走关节,令心家之火泄于小

  • 补益地黄煎

    药方名称补益地黄煎处方生地黄10斤(捣绞取汁),汉椒3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附子3两(炮裂,去皮脐)。制法上为末,入生地黄汁中,以慢火渐熬成煎,盛于瓷盒中。功能主治五劳六极七伤。用法用量每于食

  • 济生饮

    药方名称济生饮处方牛膝1钱,枳壳1钱,香附1钱,粉草1钱,川芎1钱,当归3钱,大腹皮1钱5分,紫苏1钱5分。功能主治将产试月,弄胎试水腰痛。用法用量水煎,即刻热服。摘录《玉案》卷五

  • 浮珠丸子

    药方名称浮珠丸子处方雄黄(水飞过)半钱,朱砂(细研)半钱,腻粉半钱,巴豆5粒(去油)。制法上为末,和匀,以天南星末酒煮糊为丸,小儿如粟米大,大人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取积。主小儿积聚。用法用量用金钱薄荷

  • 加味太极丸

    《寒温条辨》卷三:加味太极丸药方名称加味太极丸处方白僵蚕1钱(酒炒),全蝉蜕(去土)1钱,广姜黄3分,川大黄4钱,天竺黄1钱,胆星1钱,冰片1分。制法上为细末,糯米浓汤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小儿温病

  • 灵效丸

    药方名称灵效丸处方锡磷脂(甘锅内煅通红)1两,白胶香(好明净者,研)1两,五灵脂(如沥青成块者)1两,当归(洗净,去芦)1两,白附子1两,没药1两,香白芷1两,草乌头(去尖)1两,糯米(炒令黄色)1两

  • 护痔膏

    药方名称护痔膏处方白及3钱,石膏3钱,黄连3钱,冰片2分,麝香2分。制法上为细末,鸡蛋清调成膏。功能主治枯痔时保护四旁好肉。主用法用量《张氏医通》本方用法:为细末,鸡子清入白蜜少许,调成膏。护四旁好肉

  • 黑光汤

    药方名称黑光汤处方千里光1大把,苍术苗1中把,朝东墙头草1小把。制法上药同水入罐内,绢帛包裹,勿令泄气,煮百沸。功能主治鹅掌风。用法用量先用麝香擦患处,后以药熏之。2-3次即愈。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

  • 伏龙肝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伏龙肝散药方名称伏龙肝散处方伏龙肝(即灶心土也)、赤石脂,各一两;熟干地黄(酒浸一宿)、艾叶(微炒),各二两;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半两;当归(去苗.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