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青龙汤

药方名称小青龙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钱),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根节)、肉桂(去皮)、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一钱),五味子(五分)。

功能主治治伤寒表证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青龙汤

药方名称小青龙汤

处方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节.根)、肉桂(去粗皮)、芍药、甘草(炒),各三两。五味子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作片)二两半。

炮制上将七味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功能主治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溢饮,身体疼重,及咳逆倚息不得安卧;或因形寒饮冷,内伤肺经,咳嗽喘急,呕吐涎沫,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小青龙汤

药方名称小青龙汤

处方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细辛3克干姜3克甘草(炙)6克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半夏9克(洗)

功能主治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用法用量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9克;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9克。

备注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宜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温散太过而耗散肺气;炙甘草缓和药性,益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摘录伤寒论

猜你喜欢

  • 赤豆薏苡汤

    药方名称赤豆薏苡汤摘录《血证论》卷八。为《外科大成》卷四“赤豆薏苡仁汤”之异名

  • 苁蓉独活散

    药方名称苁蓉独活散处方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2两,独活(去芦头)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两半,泽泻2两,黄耆(细锉)2两,五味子1两,蒺藜(炒去角)1

  • 四柴胡饮

    药方名称四柴胡饮处方柴胡3~9克 炙甘草3克生姜3~7片当归6~9克(泻者少用)人参6~9克或15~21克功能主治扶正解表。治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者。用法用量用水

  • 葱蜜汤

    药方名称葱蜜汤处方葱白3茎。功能主治婴孩虚秘。用法用量水煎,去葱,入炒阿胶及生蜜溶化,食前服。摘录《冯氏锦囊秘录》卷三

  • 解毒薷苓汤

    药方名称解毒薷苓汤处方黄连1钱,黄芩1钱,黄柏1钱,山栀(去皮)1钱,泽泻1钱2分,猪苓8分,赤茯苓(去皮)8分,白术(土炒)8分,肉桂1分,扁豆9分,厚朴(制)9分,香薷3钱。功能主治解暑热。主痎疟

  • 姜芷散

    《青囊秘传》:姜芷散药方名称姜芷散处方生僵蚕、白芷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外疡,眼癣风。用法用量外疡之由风痰湿者,可摊入膏药中用,亦可用姜、醋调敷;眼癣风,用姜汁调涂。摘录《青囊秘传》《外科传薪集》

  • 柴陈解托汤

    药方名称柴陈解托汤处方柴胡6分,干葛6分,半夏6分,厚朴6分,泽泻6分,甘草3分,秦艽6分,藿香6分,陈皮5分,生姜、大枣、山楂8分。功能主治外感之症,寒热往来,寒重热轻,有似虚劳寒热者。用法用量外邪

  • 姜桂苓砂汤

    药方名称姜桂苓砂汤处方茯苓3钱,甘草2钱,干姜3钱,桂枝3钱,芍药3钱,砂仁1钱。功能主治饮食不消。用法用量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 补胆散

    药方名称补胆散处方当归2钱,羌活2钱,蒺藜2钱,蝉蜕2钱,荆芥2钱,甘草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胆虚,黑白内外障翳。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汤调下。摘录《异授眼科》

  • 大补营卫汤

    药方名称大补营卫汤处方人参(随便),黄耆(蜜炒)2两,当归(去尾)2两,川芎3-4钱,益母草(用赤花者)1两。功能主治产妇气血虚弱,或胞浆下而不生者。用法用量浓煎汤,频频服之。如无参,加附子1钱以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