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附汤

参附汤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参附汤

药方名称参附汤

处方人参附子(炮,去皮、脐)青黛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主肾消,饮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楮叶1片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重订严氏济生方》:参附汤

药方名称参附汤

别名转厥安产汤(《叶氏女科诊治秘方》卷三。

处方人参15克附子(炮,去皮、脐)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药理作用1.参附注射液对动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中草药》1982(3):27,参附注射液能显着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能显着对抗由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大鼠心电图第二期ST段的下移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2.对动物冠脉流量等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2(6):32,实验结果表明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增加离体兔心的冠脉流量,使离体兔耳和大鼠后肢灌流量增加,能显着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对乌头碱所致室性或室上性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有显着治疗作用。。

功能主治回阳,益气,救脱。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粘冷,四肢不温,呼吸微弱,或上气喘急,或大便自利,或脐腹疼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现用于心力衰竭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分作三服。每服以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备注方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附子大辛大热,温壮元阳。二药相配,共奏回阳周脱之功。《删补名医方论》说:“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此参附汤之所由立也,…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也。”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世医得效方》卷六:参附汤

药方名称参附汤

处方人参绵附(炮,去皮、脐)肉豆蔻(微火煨裂)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下痢鲜血,滑泄不固,欲作厥状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2枚同煎,空腹时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六

胎产心法》卷下:参附汤

药方名称参附汤

处方人参2-3钱,当归(酒浸)2-3钱,肉桂8分或1钱,黄耆(蜜炙)1钱5分,白术(土炒)1钱5分,熟地2钱,制附子4分或6分,炙草4分。

功能主治产后类似中风,痉痓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瘈疭。

摘录胎产心法》卷下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续方》:参附汤

药方名称参附汤

别名附参汤、转厥安产汤

处方人参半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

药理作用参附注射液对动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中草药》(1982;3:27):参附注射液(东北红参、四川熟附片制剂)能显着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能显着对抗由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大鼠心电图第二期ST的下移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并能明显促进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的复苏。《中成药研究》(1982;6:32):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增加离体兔心的冠脉流量,使离体兔耳和大鼠后肢灌流量增加;附子注射液有较明显的强心作用;参附注射液及其组成药均能显着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对乌头碱所致室性或室上性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有显着治疗作用,但人参注射液效果不明显。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回阳、益气,固脱。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厥逆,喘促脉微。

用法用量附参汤(《医统》卷二十二)、转厥安产汤(《叶氏女科》卷三)。

各家论述1.《医略六书》:附子补真阳之虚,人参扶元气之弱,姜、枣调和营卫,领参、附以补真阳之不足而卫外为固也。水煎温服,使真阳内充,则卫气自密而津液无漏泄之虞,何致厥冷不暖,自汗不止哉?2.《金鉴》:起居不慎则伤肾,肾伤则先天气虚矣。饮食不节则伤脾,脾伤则后天气虚矣。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此参附汤之所由立也。二脏虚之微甚,参附量为君主。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也。

3.《古今医彻》: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健脉以益其元,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4.《血证论》:人之元气,生于肾而出于肺,肺阴不能制节,肾阳不能归根,则为喘脱之证,用附子入肾以补阳气之根,用人参入肺以济出气之主,二药相济,大补元气,气为水之阳,水即气之阴,人参是补气之阴,附子是补水之阳,知此,则知一切补气之法。

临床应用1.痢疾:张仲仪初得痢疾三五行,即请往诊,行动如常,然得内伤之脉,而夹少阴之邪,余诊毕,即议云:此证仍宜一表一里。但表药中多用人参,里药中多用附子,方可无患,若用痢疾门诸药,必危之道也。仲议以平日深信,径取前药不疑,然疾势尚未着也。及日西,忽发大热,身重如巨石,头在枕上,两人始能扶动,人事沉困,举家惶乱,忙忙服完表里二剂。次早诊时,即能起身出房,再与参附药二剂全安。若不辨证用药,痢疾门中几曾有此等治法乎?况于疾未着而早见乎!2.中风:景氏妇年近五旬,中风已五六日,汗出不止,目直口噤,遗尿无度,或以为坏症,脉之虽甚微,而重按尚有不疾不徐自然之势,此即胃气也。乃曰遗尿本属当时脱症,故不治,若多日安得不尿,且坐视数日而不脱,断非绝症也,投以参附汤,二三剂渐苏,重服温补而愈。

3.休克型肺炎:以参附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抢救3例休克型肺炎病人,用人参三钱,附子三钱,浓煎温服。一例加麦冬三钱,五味子二钱,甘草二钱。疗效满意,服药2-3小时后,皮肤渐暖,紫绀逐渐消失,并开始排尿。休克缓解的时间在12-15小时之间,血压逐渐稳步上升,无较大的反复。

4.不育症:某男,25岁,身体矮小,无胡须,外貌若十五、六岁,性欲减退,婚后五年未育。处方:人参30g,制附片60g,分十次煎服。一月后复诊好转,原方再服两剂,越年有子嗣。

5.小儿久咳:某女,三岁,咳嗽近四月,病势渐剧,身体瘦弱,食欲不振,舌白唇淡。处方:正高丽参一钱,焙附子四片,炖水温服,分二剂服。服一剂,咳减,睡眠安静,连进两剂,咳症顿除,食欲增强而愈。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续方》

《伏阴论》卷上:参附汤

药方名称参附汤

处方人参3钱,制附子3钱,刀豆子2钱(煅存性,研为末)。

功能主治峻补脾肾,收摄真阳。主伏阴病吐利后,头汗出,微端,呃声连连者。

用法用量水3杯,煎参、附至1杯,去滓,调刀豆子末顿服。

各家论述补先天无如附子,补后天无如人参,此脾肾两补之方也;刀豆子温中下气,利肠胃,益肾阳,以之佐参、附理脾和胃,纳气归元,则头汗自收,微喘自定,呃逆自止。用木者,盖取急治之意耳。

摘录《伏阴论》卷上

《得效》卷六:参附汤

药方名称参附汤

处方人参、绵附(炮,去皮脐)、肉豆蔻(微火煨裂)。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蛊疰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2个煎,食前服。

摘录《得效》卷六

普济方》卷二二五引《医学切问》:参附汤

药方名称参附汤

处方当归1两,川芎1两,北防风1两,北芍药1两,陈皮1两,白桂1两,大附子1两,黄耆1两(盐水炙),人参半两,丁香半两,益智仁半两,白姜半两,宿砂半两,白豆蔻(焙)半两,肉豆蔻(煨)半两,北五味子半两,南木香4钱,沉香3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和五脏,温暖脾元,进美饮食。主男子、妇人诸虚百损,恍惚健忘,神昏气短,头晕目眩,咳嗽多痰,气不升降,夜多盗汗,虚劳咯血,遗精白浊,肠鸣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8分,空心服。

枣子胀气,虚满者去之;胆虚不得眠,加酸枣仁;虚劳咳嗽痰多,加半夏神曲杏仁、北细辛紫菀款冬花;久嗽不愈咯血者,煎地黄汁调钟乳粉,下黑锡丹;气壅,加紫苏叶;腹胀,加萆薢、澄茄;夜多小便,加茴香益智,煎盐汤服;心热小便涩,加茯苓;口干,加五味子;呕者,加藿香;冷气胀痛,加茱萸、良姜。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五引《医学切问》

《回春》卷四:参附汤

药方名称参附汤

处方参耆汤加附子

功能主治年老之人,虚寒遗溺者。

摘录《回春》卷四

《治痘全书》卷十四:参附汤

药方名称参附汤

处方人参附子羌活防风麻黄

功能主治痘后发痫,手足麻木无汗者。

用法用量加葱,水煎服。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婴童类萃》卷上:参附汤

药方名称参附汤

处方附子1钱,人参1钱,丁香5粒。

功能主治元气虚脱,将成慢惊。

用法用量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婴童类萃》卷上

猜你喜欢

  • 青白散

    《古今医统》卷二十七:青白散药方名称青白散处方青黛白矾乌梅肉(焙)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涌吐痰涎。治咳逆不止。用法用量每服6克,齑汤调服。先服齑汤150毫升,再服药探吐。摘录《古今医统》卷二十七

  • 温肺止流丹加减

    药方名称温肺止流丹加减处方人参(炖服)10克,荆芥10克,细辛4克,诃子10克,桔梗10克,鱼脑骨15克,甘草6克,胡桃肉10克,肉苁蓉10克,金樱子10克,蛤蚧10克。功能主治温肾壮阳,通窍。主肾虚

  • 归芍汤

    《不知医必要》卷三:归芍汤药方名称归芍汤处方当归2钱,桔梗1钱5分,枳壳(面煨,去瓤)6分,生白芍3钱,木香(湿纸包煨)1钱,槟榔1钱,炙草7分。功能主治痢疾。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如白痢,加苍

  • 丁香胶艾汤

    药方名称丁香胶艾汤处方熟地黄白芍药各0.9克川芎丁香各1.2克阿胶1.8克 生艾叶3克当归3.6克功能主治主劳役饮食不节,以致心气不足,崩漏不止,自觉脐下如冰,欲求厚衣被以御其寒,白带量多,时有鲜血,

  • 补脾清痢饮

    药方名称补脾清痢饮处方甜于术2钱,炒白芍5钱,云苓5钱,车前子3钱,五谷虫1钱5分,甘草5分,神曲1钱5分(炒),枳壳1钱。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后,脾虚下痢,面色黄白手足凉,舌苔微白者。用法用量煨广木香1

  • 黄耆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卷上:黄耆桂枝五物汤药方名称黄耆桂枝五物汤别名黄耆五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处方黄耆9克 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功能

  • 茴香安肾汤

    药方名称茴香安肾汤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白茯苓(去皮)1钱,泽泻7分,茴香1钱(炒),破故纸1钱,黄柏8分,木香5分,槟榔1钱,乌药1钱,香附1钱(童便浸经宿),砂仁1钱,玄胡素5分,升麻3分,甘草

  • 代赭石丸

    《直指》卷二十三:代赭石丸药方名称代赭石丸处方代赭石(煅,醋淬,研)、磁石(煮米醋数沸,蘸7次,研)、白矾(煅)、牡蛎灰、龙骨(研)、猬皮(炙焦)、皂荚刺(烧)、猪后蹄垂甲(烧,各存性)、赤石脂川椒(

  • 姜椒丸

    药方名称姜椒丸处方蜀椒(去目及合口,炒出汗)1两1分,干姜(炮)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细辛(去苗叶)1两,芍药1两,桂(去皮)1两,桔梗(炒)半两,乌喙(炮裂,去皮

  • 灵妙饮

    药方名称灵妙饮处方白茯苓1钱5分,苍术1钱5分,猪苓1钱5分,白豆仁1钱5分,泽泻1钱,厚朴1钱,木通1钱,沉香1钱,甘草7分,肉桂7分。功能主治腹内作痛而兼泻。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食前服。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