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真武汤

加减真武汤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减真武汤

药方名称加减真武汤

处方白术4钱,吴茱萸4钱,附子3钱(炙),茯苓4钱,延胡索3钱,槟榔2钱,白芍2钱,炮姜3钱。

功能主治年老偶感寒邪,头痛恶寒,而不发热,腹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以姜、附、吴茱萸温中,以延胡、槟榔行气,以焦术、茯苓益脾,少佐白芍敛阴和营。中宫温暖,则腹痛自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加减真武汤

药方名称加减真武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3分,芍药3分,白术3分,五味子(炒)3分,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细辛(去苗、叶)1分,干姜(炮)1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少阴证。2-3日不已,至4-5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或呕或咳。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4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实用中医儿科手册》:加减真武汤

药方名称加减真武汤

处方附子1-1.5g,茯苓2-3g,红花2-3g,黄耆2-3g,白术1.5-3g,人参1.5-3g,赤芍1-2g,当归1-2g,川芎1-2g,地锦草5-9g。

功能主治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主新生儿硬肿症,属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型。

注意对体重大低的(如2公斤以下)新生儿应酌情减量。

摘录《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猜你喜欢

  • 克银癣软膏

    药方名称克银癣软膏处方红粉5g,秦皮乙醇流浸膏15g,川槿皮乙醇流浸膏10g,补骨脂乙醇流浸膏10g,加亲水性软膏基质60g。功能主治银屑病。用法用量调膏外用。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龟版散

    药方名称龟版散处方龟版(煅)20两,黄连1两,红粉5钱,冰片1钱。制法上为细末,袋装重3钱。功能主治化腐生肌,解毒止痛。主诸般疮疖,皮肤溃烂,破流脓水,浸淫不已,久不收口。用法用量敷患处,或外贴硇砂膏

  • 龙脑双丸

    药方名称龙脑双丸处方天南星半两(汤浸洗,切,焙),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焙)半两,干蝎1分(酒拌炒),白僵蚕(酒炒)1分(4味同为末),胡粉1钱,腻粉1钱,麝香1分,龙脑1分(4味同研)。制法上药一

  • 大芎黄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大芎黄汤药方名称大芎黄汤处方川芎60克羌活黄芩大黄各30克制法上药叹咀。功能主治主破伤风,脏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者。用法用量每服15~20克,用水230毫升,同煎至160

  • 缓肝理脾汤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缓肝理脾汤药方名称缓肝理脾汤处方广桂枝人参白茯苓白芍药(炒)白术(土炒)陈皮山药(炒)扁豆(炒,研)甘草(炙)功能主治健脾缓肝。治慢惊风,发时缓缓搐搦,时作时上,面色淡黄,或青白

  • 定嗽噙化丸

    药方名称定嗽噙化丸处方薄荷(净叶)2两,天冬1两,麦冬1两,橘红1两,枯芩1两,桔梗5钱,甘草5钱,冬花5钱,贝母5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另用软石膏(煅)、青黛(真)、瓜蒌仁(去油,捣霜)、海石、玄明粉

  • 加减圣神汤

    药方名称加减圣神汤处方人参1两,生黄耆1两,当归5钱,金银花2两,白芥子3钱,附子1钱。功能主治阴疽。摘录《洞天奥旨》卷五

  • 加味太极丸

    《寒温条辨》卷三:加味太极丸药方名称加味太极丸处方白僵蚕1钱(酒炒),全蝉蜕(去土)1钱,广姜黄3分,川大黄4钱,天竺黄1钱,胆星1钱,冰片1分。制法上为细末,糯米浓汤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小儿温病

  • 加味和中饮

    药方名称加味和中饮处方陈皮2钱,枳壳2钱,砂仁(炒,研)2钱,山楂2钱,麦芽(炒)2钱,川朴(捣)2钱,泽泻2钱,神曲3钱(炒),川大黄3钱。功能主治头痛,饮食内伤,其病在里,胀满烦躁。摘录《医门八法

  • 加味肾气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味肾气丸药方名称加味肾气丸处方附子(炮)60克 白茯苓(去皮)泽泻山茱萸(取肉)山药(炒)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30克 官桂(不见火)川牛膝(去芦,酒浸)熟地黄各15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