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京三棱散

京三棱散

《圣惠》卷四十八: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1两(炮,锉),桂心3分,丁香半两,益智子3分(去皮),木香半两,大腹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蓬莪术3分,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聚气,脾胃虚弱,不能化谷,致宿食不消,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四十九: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3两(微煨,锉),益智子1两(去皮),吴白术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痃癖气,每发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京三棱丸”,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七十九: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1两(微煨,锉),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半两,芎?半两,牡丹半两,牛膝3分(去苗),赤芍药半两,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生干地黄1两,刘寄奴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积血不散,结聚为块,或时寒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八十八: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别名三棱

处方三棱半两(微煨,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槟榔半两,赤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乳癖结实,或有滞恶,停积不散,令儿日渐羸瘦,面色萎黄,春夏多发,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三棱散(《普济方》卷三九二)。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八: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1分(微煨,锉),鳖甲1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大腹子1分,神曲1分(微炒),诃黎勒皮1分,蓬莪术1分,麦糵1分(炒令微黄),青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黑三棱半两(锉),厚朴1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痃气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煨,为末)10两,陈曲(微炒)1两,大麦糵(微炒)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壳)1两,白槟榔(锉)1两,干姜(炮去皮)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1两。

制法上为散,拌匀。

功能主治和养脾胃,除积聚气。主三焦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煨,锉)2两,蓬莪术(煨,锉)2两,益智(去皮,炒)半两,缩砂仁半两,槟榔(锉)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姜黄半两,丁香1分,甘草(炙,锉)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肠鸣醋心,呕吐冷痰,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煨,锉)半斤,枳壳(去瓤,麸炒)1两,甘草(炙,锉)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癖气在胁下痛,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入盐半字,空心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煨,锉)1分,鳖甲(醋炙,去裙襕)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陈曲(炒)1分,大腹子(锉)1分,诃黎勒皮(半生半熟)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麦糵(炒)1分,蓬莪术(煨,锉)1分,青橘皮(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症瘕,食癖。小儿痃气,急痛。

用法用量6-7岁儿每服半钱匕,空腹米饮调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普济方》卷三八八引《汤氏宝书》: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1两,莪术1两(炒),益智子(去壳)半两,甘草(炙)半两,神曲(炒)半两,麦糵(炒)半两,橘红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白浊。

用法用量白汤点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八引《汤氏宝书》

《圣惠》卷五: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1两(炮,锉),白术1两,桂心半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芎?2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2分,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当归3分(锉,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或胁下气聚不散,面色萎黄,手足常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2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猜你喜欢

  • 荡胞汤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荡胞汤药方名称荡胞汤处方朴硝、桃仁(去皮尖两仁者.熬)、茯苓、牡丹皮、大黄,各三两。人参、桂心、芍药、浓朴(炙)、细辛、牛膝、当归、橘皮,各二两。附子(一两半.炮去皮

  • 麻黄饮子

    药方名称麻黄饮子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牡蛎粉1两,蜀漆半两,甘草半两,犀角屑半两,知母半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温疟烦闷。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煎至1盏半,去滓,分为3服,1日服尽。摘录《圣惠》卷五十

  • 当归人参汤

    药方名称当归人参汤处方当归2钱,肉桂1钱,木香1钱,甘草(炙)1钱,人参1钱。功能主治小儿变蒸,有寒无热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各家论述当归滋阴而行于阳,以足其血;肉桂补命门而生肝

  • 痢疾膏

    药方名称痢疾膏处方大附子4两,硫黄4两,乳香6钱,没药6钱,麝香6分。制法上为细末,松香4斤,熬清,倾地上1日,取起,用麻油1斤煎滚,以槐枝搅,滴水成珠,入松香化开,稍冷入前药末和匀。功能主治痢疾,水

  • 麒麟血散

    药方名称麒麟血散处方麒鳞血30克 败蒲45克(烧灰)牡丹30克蒲黄30克当归30克(锉,微炒)桂心30克 芎藭30克赤芍药30克没药30克骨碎补3Q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伤折内损,瘀血不散。

  • 拨云锭子

    药方名称拨云锭子处方炉甘石(将炉甘石拣去隔石,选洁白者,尤以纸包石,用醋坛头上泥入桶内,以童便浸透炼熟,少少糊在纸外,又以火消末滚在泥球上,外再以厚泥包圆,大约炉甘石1斤可分作4-5个球;每1斤炉甘石

  • 神应丸

    《内外伤辨》卷下:神应丸药方名称神应丸处方黄蜡60克巴豆杏仁百草霜干姜各15克丁香木香各6克制法上先将黄蜡用好醋煮,去滓秽,将巴豆、杏仁同炒黑,烟尽,研如泥,将黄蜡再上火,入小磨麻油15克,溶开,入在

  • 蛇床子洗剂

    药方名称蛇床子洗剂处方蛇床子31克苦参31克威灵仙9克苍术9克黄柏9克 明矾9克功能主治祛湿止痒。治急性湿疹。用法用量水煎熏洗。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艾叶饮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艾叶饮药方名称艾叶饮处方艾叶、当归(切,焙)、人参、生干地黄(焙)、地榆、干姜(炮)、阿胶(炙令燥)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半产后,恶露不断,心闷气短。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

  • 少腹逐瘀汤

    药方名称少腹逐瘀汤处方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 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温经止痛。治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