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贤散

二贤散

《百一进方》卷五:二贤散

药方名称二贤散

处方橘红500克甘草盐各120克

制法上药用水1.25升,慢火煮烂,晒干,为末。

功能主治主痰饮。

用法用量温开水调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纲目》卷二十五补。

摘录《百一进方》卷五

《百一》卷五,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二贤散

药方名称二贤散

别名二贤汤、三圣散、涤痰散

处方橘皮(去白取红)1斤,甘草4两,盐4两。

制法水5碗,慢火煮,焙干,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积块,进饮食。清肺,消痰,定嗽,解酒毒。主痰饮内停,食后胸满,翻胃,噎膈,肝气痛。膈中痰饮。肝气痛,常服除根。脾家冷积,每食已辄胸满不下,百药不效者,兼治一切痰气。翻胃及痛。

用法用量二贤汤(《普济方》卷一六五)、三圣散(《医灯续焰》卷十二)、涤痰散(《回春》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润下丸”(见《医方集解》)。

注意虚弱人慎用。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陈皮燥湿而利气,湿去则痰涸,气顺则痰行。食盐润下而软坚,润下则痰降,软坚则痰消。痰在膈中,故用甘草引入胃,甘草经蜜炙,能健脾调胃,脾胃健则痰自行矣。

临床应用食后胸满外舅莫强中服之,腹痛,利下物数块如铁弹子,臭不可闻,旧苦食后胸满之疾豁然顿愈。

摘录《百一》卷五,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 和安汤

    药方名称和安汤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斤,甘草(炙,锉)2两,干姜(炮)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胃气逆,干呕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 赤小豆茯苓汤

    药方名称赤小豆茯苓汤别名赤苓散、赤小豆散处方赤小豆30枚,茯苓6铢,瓜蒂4铢,雄黄2铢,甘草半两(炙),女萎4铢。制法上切。以水3升,煮小豆、茯苓,取8合汁,捣后四药为散。功能主治黑疸,身体及大便正黑

  • 舒筋通络汤

    药方名称舒筋通络汤处方生地12克当归6克白芍4.5克(酒炒)川芎3克枸杞子9克木瓜3克(酒炒)金毛脊6克(去毛,切片)楮实子6克 川断6克独活3克(酒炒)牛膝6克秦艽3克 红枣10枚 姜3片桑枝32厘

  • 畅中散

    药方名称畅中散处方人参1两(大者),五味子(佳者)8株,白茯苓1两,白术1两,藿香叶半两,黄耆半两,陈皮6铢,肉豆蔻4个,生姜(切,焙)6铢,甘草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垍罐盛,勿透气。功能主治调荣卫,健

  • 搽牙牛黄青黛散

    药方名称搽牙牛黄青黛散处方牛黄5分,青黛5分,硼砂2钱,朱砂1钱,人中白(煅)1钱,龙骨(煅)1钱,冰片3分。制法共研细末。功能主治牙疳肿腐。用法用量先以甘草汤将口漱净,再上此药。摘录《金鉴》卷七十

  • 虫牙漱方

    药方名称虫牙漱方处方芫花、细辛、川椒、雷丸、鹤虱、蕲艾、小麦、细茶。功能主治虫牙。用法用量煎汤漱口。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 疮药消风散

    药方名称疮药消风散处方葱白10茎(细捣)猪油(去膜,捣)白矾轻粉水银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主诸疮肿痛。用法用量调敷患处。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二

  • 辟病散

    药方名称辟病散别名珍珠贝母散、辟瘟病散、珍珠散处方珍珠1分,桂肉1分,贝母3分,杏仁2分(熬),鸡子白(熬令黄黑)3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辟温病。主用法用量珍珠贝母散(《圣济总录》卷三十三)、辟瘟病

  • 连翘薄荷煎

    药方名称连翘薄荷煎处方连翘6克薄荷川芎黄连黄芩黄柏(炒)各3克 土茯苓9克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治风热蕴结,眼睑生椒粟疮,色红而坚,初生如粟米,渐大如米粒,沙涩眼痛如眯。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眼科六要

  • 恒山甘草汤

    《肘后方》卷三:恒山甘草汤药方名称恒山甘草汤处方常山9克甘草4.5克制法上药二味,叹咀。功能主治治疟疾。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加酒适量,煎至200毫升,疟发前服。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备急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