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蜀葵花

黄蜀葵花

《中药大辞典》:黄蜀葵花

药材名称黄蜀葵花

拼音Huánɡ Shǔ Kuí Huā

出处《嘉佑木草》

来源锦葵科植物蜀葵花朵。夏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蜀葵(《香奁集》),又名:黄葵(《说文》),侧金盏、秋葵(《群芳谱》),棉花葵(《植物名实图考》),黄秋葵、金花捷报、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

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1~2米。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直径15~30厘米或过之,掌状分裂,有5~9狭长大小不等的裂片,边缘有齿牙;叶柄长6~18厘米。花单生叶腋和枝端,成近总状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4~5片,长约25毫米,宽5~10毫米;花萼佛焰苞状,5裂,早落;花冠5瓣,淡黄色或白色,具紫心,直径10~20厘米;雄蕊多数,结合成筒状;雌蕊柱头5分歧,子房5室。蒴果长圆形,端尖,具粗毛,长5~7.5厘米,含多数种子。花期6~8月。

生境分部常见于山谷、草丛间。除东北、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也有栽培。

性味①《品汇精要》:"无毒。"

②《纲目》:"甘,寒,滑,无毒。"

功能主治通淋,消肿,解毒。治淋病,痈疽肿毒,汤火烫伤。

①《嘉佑本草》:"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

②《纲目》:"消痈肿,浸油涂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钱。外用:研束调敷或油浸涂。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砂石淋:黄蜀葵花一两。炒,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独圣散)

②治痈疽仲毒恶疮:黄蜀葵花,用盐掺,取入瓷器密封。经年不坏,患处敷之。(《仁斋直指方》蜀葵膏)

③治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伤者,以油涂之。(《经验方》)

④治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肘后方》)

⑤治小儿木舌: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仁斋直指方》)

⑥治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蜀葵花

药材名称黄蜀葵花

拼音Huánɡ Shǔ Kuí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Sunset Abelmoschus

别名侧金盏花。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或刚毛黄蜀葵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Hibiscus manihot L.]2.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var pungens(Roxb.)Hochr.

采收和储藏:7-10月,除留种外,分批采摘花蕾,晒干。

原形态1.黄蜀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m。疏被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6-18cm,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l-1.5cm。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cm,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1-6cm,两面疏被长硬毛,边缘具粗钝锯齿。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15-25mm,宽4-5mm,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cm;雄蕊柱长1.5-2cm,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cm,直径2.5-3cm,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花期8-10月。

2.本变种与上种的区别为: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台湾、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平地、丘陵山区均可栽培。适应性较强,但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夹砂土栽种较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9-11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脱粒,贮藏。3-4月用穴播或条播法播种,通常保持株距(30-45)cm×35cm,播后10d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12-15cm时,匀苗、补苗,并中耕除草1次。苗高50cm时,再除草1次,每次中耕后,追施人畜粪水。

病虫害防治 卷叶虫,5-8月发生,为害叶片,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化学成分黄蜀葵花含树皮素-3-洋槐糖甙(quercetin-3-robinobi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金丝桃甙(hyperin),杨梅素(myricetin)及槲皮素(quercetin)。

性味甘;辛;性凉

归经心;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活血;止血;消肿解毒。主淋证;吐血;衄血;崩漏;胎衣不下;痈肿疮毒;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研末, 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油浸涂。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砂石淋: 黄蜀葵花一两。炒,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独圣散)②治痈疽肿毒恶疮: 黄蜀葵花,用盐掺,取入瓷器密封,经年不坏,患处敷之。 (《仁斋直指方》蜀葵膏)③治汤火灼伤: 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伤者,以油涂之。 (《经验方》)④治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 (《肘后方》)⑤治小儿木舌: 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仁斋直指方》)⑥治小儿秃疮: 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 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 (《普济方》)

各家论述1.《嘉佑本草》: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

2.《纲目》:消痈肿,浸油涂汤火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黄茎

    《中药大辞典》:大黄茎药材名称大黄茎拼音Dài Huánɡ Jīnɡ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等的地上茎或嫩苗。性味①《唐本草》:"味酸。

  • 小冬青

    药材名称小冬青拼音Xiǎo Dōnɡ Qī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三花冬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triflora B1.[I.horsfieldii Miq.]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

  • 蓍实

    《中药大辞典》:蓍实药材名称蓍实拼音Shī Shí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蓍的果实。9~10月,果熟时采收,晒干。性味①《本经》:"苦,平。"②《别录》:"酸

  • 旱前胡

    药材名称旱前胡拼音Hàn Qián Hú别名前胡、红前胡、羽裂藁本、滇前胡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羽苞藁本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iticum daucoides (Franch,) F

  • 岗柃叶

    药材名称岗柃叶拼音Gǎnɡ Lí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岗柃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groffzi Me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岗柃灌木或小乔木,高

  • 莲座革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莲座革菌药材名称莲座革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革菌科革菌Thelephora vialis Schw.,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树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

  • 竹凌霄

    药材名称竹凌霄拼音Zhú Línɡ Xiāo别名宝铎草、石竹根、倒竹散、百尾笋、小伸筋草[陕西]来源为百合科万寿竹属植物长蕊万寿竹Disporum bodinieri (Levl.

  • 箭叶蓼

    药材名称箭叶蓼拼音Jiàn Yè Liǎo别名倒刺林、荞麦刺、长野荞麦草、雀翘来源蓼科蓼属植物箭叶蓼Polygonum sieboldii Meis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 莨菪叶

    《中药大辞典》:莨菪叶药材名称莨菪叶拼音Lànɡ Dànɡ Yè别名铃铛草(《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麻性草(《湖南药物志》)。出处《科学的民间药草》来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

  • 山地豆

    药材名称山地豆拼音Shān Dì Dòu别名假花生、大叶青、异果山绿豆、稗豆来源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um (L.) DC.,以全株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