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麻布七

麻布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麻布七

药材名称麻布七

拼音Má Bù Qī

别名麻布芪、穿心莲[四川]、统天袋、统仙袋、麻布袋、麻布口袋、破骨七、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

来源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以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苦、辛、咸,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用于风湿腰腿痛,胃气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2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麻布七

药材名称麻布七

拼音Má Bù Qī

别名破骨七、麻布袋(《贵州民间药物》),统天袋、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龙骨七、龙膝、辫子七、花花七(《陕西中草药》)。七连环(《药学学报》10:692,1966)。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毛茛科植物高乌头。夏、秋采牧。

原形态高乌头,又名:穿心莲乌头,穿心莲牛扁

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茎直立,高约1米,略有棱,中空,上生稍弯曲的短毛。基生叶1,有长柄,叶柄基部呈鞘状;叶片肾圆形,5~7掌状深裂,裂片倒楔形,又有2浅裂,边缘有锐头缺刻,下面叶脉被金黄色短毛,边缘较密,上面除边缘外,无毛。茎生叶较小,柄极短。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紫色,约10朵,疏生;萼5片,呈冠状,上萼片圆筒形,侧萼片扁圆,内面顶端密生硬毛;下萼片卵圆形;花瓣2,具长爪;雄蕊多数,花丝基部扩大成长椭圆形之翼;心皮3。蓇葖果3枚,无毛。

生境分部多生于大山丛林间。分布贵州、湖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甲碱、乙碱、丙碱。甲碱的红外和紫外光谱与毛茛花乌头碱相同。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苦辛咸。"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治风湿腰腿痛,痧气腹痛,胃痛,心悸,跌打劳伤,瘰疬,疮疖。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心气痛,胃气痛。"

②《贵州草药》:"宁心,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治痧症腹痛,胃气痛,心悸,跌打损伤。"

③《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腰腿痛,劳伤,疮疖,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痧症心气痛:麻布袋、青藤香,各等分。研末,成人每次五分,小儿每次二至三分,开水吞服。

②治跌打损伤:麻布袋五钱。泡酒,早晚服。

③治心悸:麻布袋一钱(研末),木香五分。蒸甜酒服。(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瘰疬:统天袋、金牛七各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麻布七

药材名称麻布七

拼音Má Bù Qī

英文名Root of Tall Monkshood

别名破布七、麻布袋、统天袋、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龙骨七、龙膝、辫子七、花花七、碎骨还阳、破骨七、七连环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高乌头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鲜用或去残茎、须根,洗净泥土,或将根撕开,除去内附黑皮,晒干。

原形态高乌头,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茎直立,高约1m,略有棱,中空,上生稍弯曲的短毛,基生叶1,有长柄,叶柄基部呈鞘状;叶片肾圆形,5-7掌状深裂,裂片倒楔形,又有2浅裂,边缘有锐头缺刻,下面叶脉被金黄色短毛,边缘较密,上面除边缘外,无毛。茎生叶较小,柄极短。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紫色,约10朵,疏生;萼5片,呈冠状,上萼片圆筒形,侧萼片扁圆,内面顶端密生硬毛;下萼片卵圆形;花瓣2,具长爪;雄蕊多数,花丝基部扩大成长椭圆形之翼;心皮3。蓇葖果3枚,无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700m的山坡草地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贵州。

性状1.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圆锥形,有的从根头处分枝,长10-20cm,中部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粗糙,或因栓化细胞脱落而可见多数裂生细根纵向排列或似网状。质坚硬,能折断,断面淡黄棕色,有的根中央已枯朽成空洞状。气微,味辛、苦、微麻。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根上段的一侧有凹沟,中央有多个外韧型维管束排成一环,其内侧为一个木质束环,中心部分因栓化细胞脱落而形成空隙;中段可见数个裂生中柱,每个中柱各包含1-2个维管束,内侧往往有木质部束,中央为大空隙。支根呈原生中柱状。本品薄壁细胞中含细小的淀粉粒,直径4-8μm。

化学成分根含牛扁酸单甲酯(lycaconitic acid monomethyl ester),刺乌头碱(lappaconitine),毛茛叶乌头碱(ranaconitine)。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 刺乌头碱(LA)及N-脱乙酰刺乌头碱(DLA)均具有显着的抗炎活性,LA1-6mg/kg,DLA1-10mg/kg皮下或腹腔注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蛋清或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棉球所致炎性增生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于切除双侧肾上腺大鼠的生存时间,不引起胸腺萎缩,也不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表晨其抗炎作用与肾上腺无明显关系。

2.镇痛作用 小鼠扭体法测得LA皮下注射1mg/kg,2mg/kg,4mg/kg,8mg/kg可使扭体数减少15%、48%、67%和96%,DLA皮下注射1.25mg/kg,2.5mg/kg及10mg/kg分别减少23%,41%,51%及81%,ED50,LA为3.5mg/kg,DLA为2.3mg/kg。热板法测得DLA15mg/kg,20mg/kg腹腔注射可使痛阈于15min提高79%及137%,纳洛酮不影响其镇痛效果。甲醛所致小鼠足疼痛LA皮下注射的ED50为3.9mg/kg,DLA为7.1mg/kg,同法测得吗啡为3.2mg/kg。小鼠与猴实验均证明刺乌头碱无成瘾性。

3.解热作用 皮下注射酵母所致大鼠发热,腹腔注射LA6mg/kg或DLA15mg/kg均有显着解热作用,但作用持续时间很短。

4.局麻作用 小鼠大腿北侧坐骨神经干周围注射引起坐骨神经阻滞症候群的ED50,DLA为0.076mg/kg。0.1%刺乌头碱溶液对兔角膜有局部麻醉作用,0.05%皮下注射对豚鼠有浸润麻醉作用,对小鼠坐骨神经有传导阻滞作用。

5.毒性 小鼠LD50腹腔注射、皮下注射DLA为23.5(23.1-24.0)mg/kg和36.4(34.2-38.7)mg/kg,LA腹腔注射为10.5(10.2-10.9)mg/kg;大鼠LD50腹腔注射DLA为29.9(29.5-30.4)mg/kg,LA为9.9(9.6-10.2)mg/kg。

性味苦;辛;温;有毒

归经心;肝;肺;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主风湿腰腿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胃痛;胸腹胀满;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肠炎;瘰疬;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服,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搽。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复方①治痧症心气痛:麻布袋、青藤香,各等分。研未,成人每次五分,小儿每次二至三分,开水吞服。②治跌打损伤:麻布袋五钱。泡酒,早晚服。③治心悸:麻布袋一钱(研未),木香五分。蒸甜酒服。(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④治瘰疬:统天袋、金午七各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似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治心气痛,胃气痛。

2.《贵州草药》:宁心,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治疹症腹痛,胃气痛,心悸,跌打损伤。

3.《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腰腿痛,劳伤,疮疖,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石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花药材名称石花拼音Shí Huā别名石衣、梅藓来源地衣类梅花衣科梅花衣属植物藻纹梅花衣Parmelia saxatilis Ach.,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晒干,生用

  • 胡桃枝

    《中药大辞典》:胡桃枝药材名称胡桃枝拼音Hú Táo Zhī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嫩枝。性味《贵州草药》:"性温,味甘。"功能主治治瘰疬,疥疮。

  • 山乌桕根

    《中药大辞典》:山乌桕根药材名称山乌桕根拼音Shān Wū Jiù Gēn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山乌桕的根。秋后采。原形态山乌桕,又名:红乌桕。乔木或灌木,高3~5米。枝条灰黑色,

  • 刺芋

    药材名称刺芋拼音Cì Yù别名野茨菇、山茨菇来源天南星科刺芋属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L.)Thwaites [L. heterophylla Schott],以根状

  • 壁钱幕

    《中药大辞典》:壁钱幕药材名称壁钱幕拼音Bì Qián Mù别名壁茧(《本草拾遗》),白蟢窠(《海上方》),壁钱窠幕、白蛛窠(《纲目》),壁蟢窠(《外科全生集》),喜儿窠

  • 菘菜

    《中药大辞典》:菘菜药材名称菘菜拼音Sōnɡ Cài别名白菜(《饮膳正要》),夏菘(《农政全书》),小白菜、江门白菜(《广州植物志》),油白菜(《苏南种子植物》)。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十

  • 地浆

    《中药大辞典》:地浆药材名称地浆拼音Dì Jiānɡ别名土浆(陶弘景),地浆水(《会约医镜》)。出处《本草经集注》制法掘黄土地作坎,深约二尺许,灌水,搅混,俟其沉淀,取上面清液,即为地浆水。

  • 西藏野樱桃

    药材名称西藏野樱桃来源蔷薇科西藏野樱桃Prunus serrula Franch. var. tibetica (Batal.) Koehne,以种子、根、叶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

  • 鸬鹚(鸬鹚)

    药材名称鸬鹚(鸬鹚)拼音Lú Cí别名鸬鹚、鸬饲、水老鸦、鱼鸦、鱼鹰、鮱鸦来源鹈形目鸬鹚科鸬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南方地区河

  • 白粉藤

    药材名称白粉藤拼音Bái Fěn Ténɡ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来源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