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鲜黄连

鲜黄连

《全国中草药汇编》:鲜黄连

药材名称鲜黄连

拼音Xiān Huánɡ Lián

别名黄连细辛幌子、假细辛

来源小檗科鲜黄连属植物鲜黄连Jeffersonia dubia (Maxim.)Benth. et Hook. f.,以根状茎入药。春秋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用于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腹痛,发热烦躁,眼结膜炎,口疮,扁桃体炎,衄血,吐血,痈疽,疖肿,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鲜黄连

药材名称鲜黄连

拼音Xiān Huánɡ Lián

别名洋虎耳草(《中国植物图鉴》),细辛幌子、常黄连、铁丝草(《东北药植志》),朝鲜黄连(《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毛黄连(《辽宁经济植物志》)。

出处《东北药植志》

来源小檗科植物鲜黄连根茎。9~10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根须,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25厘米。根茎短,外皮暗褐色,内部鲜黄色,密生细而有分枝的须根。叶片近圆形,径约5~8厘米,基部深心形,顶端微凹,边缘波状,掌状脉7~9条,叶质薄,两面平滑无毛;叶柄长13~25厘米,无毛,基部具紫褐色的鳞片。花单生于花茎顶端,径约2厘米;萼片4,紫红色,早落;花瓣6~8,倒卵形,淡紫红色或带紫红色;雄蕊8;雌蕊1,纺锤形。蒴果。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林下、山坡、灌木丛或山脚湿润地上。分布东北。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甚短,外表棕褐色,上有茎基残存,并被小鳞片。断面黄白色,木质部往往有空隙。气特异,味苦。

化学成分根、根茎含小檗碱等生物碱。

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功能主治《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健胃止泻。治发热烦躁,口舌生疮,眼结膜炎,扁桃体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衄血,吐血;肠炎,腹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外用:煎水洗眼。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鲜黄连

药材名称鲜黄连

拼音Xiān Huánɡ Lián

英文名Rhizome of Chinese Twinleaf

别名细辛幌子、常黄连、铁丝草、朝鲜黄连、毛黄连

出处出自《东北药植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鲜黄连的根及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effersonia dubia (Maxim.) Benth. Et Hook.f.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

原形态鲜黄连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茎短,外皮暗褐色,断面鲜黄色,须根发达,形成密集的根系。叶丛生;有长柄,柄长13-25cm,基部具紫褐色的鳞片;叶质薄,叶片近圆形,直径5-8cm先端微凹,基部深心形,边缘不规则波状,掌状脉7-9条,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无毛。花葶顶端着生一花,花葶长15-17cm;萼片4,紫红色,长5-6cm,早落;花冠淡紫色或紫红色,直径约2cm,或稍多,花瓣6-8,倒卵形;雄蕊8,长约为花瓣的1/3至1/4;雌蕊1,纺锤形,柱头2裂。蒴果革质,梨形,近先端半盖裂。种子多数,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杂木及针阔混交下或山脚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地区。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刚圆状、扁柱状,直径2-6mm,长3-6cm。表面棕褐色,有节及纵皱,被褐色小鳞片,上端有残存茎基,下端着生多数有分歧的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鲜黄色,不整齐,木部较宽,髓部较小,常有裂隙。须根细长,扭曲状弯曲,直径0.3-1.0mm,长约20cm,表面土黄色;不易折断,断面淡黄色,纤维性较强。气清香,味苦。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有时残缺或完全脱落。皮层薄壁细胞7-10列,散有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环列。韧皮部较窄,韧皮纤维散在,类圆形,直径13-16um。木质部宽广,导管较密集,直径30-90um;木纤维成群类圆形,直径13-23um;木薄壁细胞尖方形、类圆形。髓较宽,细胞类圆形,壁较厚。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长圆形、长方形、外壁及径向壁微木栓化。皮层细胞3-5列,含众多颗粒状物。韧皮部较窄,韧皮纤维散在,类圆形,直径10-15um;木质部较宽,呈4束。

粉末特征;棕黄色。①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②导管主为网纹及环纹导管。③纤维细长,直径8-10um,壁厚,胞腔平直,狭缝状。④淀粉粒少,单闰圆球形,直径4-15um,脐点、层纹不明显。

化学成分鲜黄连根和根茎含小檗碱(berbe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细胞培养提取液含药根碱(jatrorrhizine),去氢二松柏醇-4-β-D-葡萄糖甙(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4-β-D-glucoside),去氢二松柏醇-r-β-D-葡萄糖甙(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y-β-D-glucoside)。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1g,加1%盐酸5ml,水浴温浸10min,滤过,分取1ml滤液中加碘化铋钾试剂2-3滴,产生橙红色沉淀。

(2)薄层色谱 取上述滤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以乙醇溶解成每1ml含0.5-1mg的对照溶液。取供试品溶液20ul,点于同一硅胶H-CMC薄层板上,以正于醇-冰醋酸-水(7:1:2)展距10cm,取出晾干,于254nm紫外公析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性味苦;性寒

归经胃;大肠;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赤白痢疾;脘胁疼痛;呕吐;吞酸;吐血;衄血;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咽痛喉哦;痈疽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汁洗眼;或涂口舌。

注意芜花为使,恶蘘草牵牛子,畏大黄黄连藜芦。畏芦笋,菰笋,酱豉,冷水。得火良,与牵相反。体弱者和孕妇禁忌

各家论述《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发热烦躁,口舌生疮,眼结膜炎,扁桃体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衄血,吐血;肠炎,腹泻,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三楞草

    《中药大辞典》:三楞草药材名称三楞草拼音Sān Lénɡ Cǎo别名三轮草,见骨草、四方草(《分类草药性》)。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8~9月抽穗时采收。

  • 剪夏萝

    药材名称剪夏萝别名山茶田来源石竹科剪夏萝Lychnis. coronata Thunb.,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性味甘,寒。功能主治解热,镇痛,消炎,止泻。主治感冒,关节炎,腹泻;外用治

  • 马桂花

    《中药大辞典》:马桂花药材名称马桂花拼音Mǎ Guì Huā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紫金牛科植物长圆叶酸藤子的果实。夏秋采摘,晒干。原形态长圆叶酸藤子,又名:断骨藤、多脉信筒子。藤状灌木

  • 郁李根

    《中药大辞典》:郁李根药材名称郁李根拼音Yù Lǐ Gēn出处《本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郁李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郁李仁"条。性味苦酸,凉。①《日华子本草》:"

  • 白车轴草

    药材名称白车轴草拼音Bái Chē Zhóu Cǎo别名白花苜蓿、三消草、螃蟹花、金花草、菽草翘摇来源豆科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

  • 窄叶南蛇藤

    药材名称窄叶南蛇藤拼音Zhǎi Yè Nán Shé Ténɡ别名倒披针叶南蛇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窄叶南蛇藤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oblanceifolius W

  • 片姜黄

    药材名称片姜黄英文名RHIZOMA WENYUJIN CONCISUM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 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

  • 蔷薇花

    《中药大辞典》:蔷薇花药材名称蔷薇花拼音Qiánɡ Wēi Huā别名刺花(《纲目》),白残花(《药材资料汇编》),柴米米花(《江苏植药志》)。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花朵

  • 梨皮

    《中药大辞典》:梨皮药材名称梨皮拼音Lí Pí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果皮。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凉,味甘涩,无毒。"功能主治清

  • 莳萝子

    《中药大辞典》:莳萝子药材名称莳萝子拼音Shí Luó Zǐ别名时美中(侯宁极《药谱》),莳萝椒(《本草蒙筌》),小茴香(《纲目》),瘪谷茴香(《本草正义》),土茴香(《中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