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马牙贯众

马牙贯众

药材名称马牙贯众

拼音Mǎ Yá Guàn Zhò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华北蹄盖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um pachyphlebium C.Ch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达80cm。根茎短粗而斜升,顶端与叶柄基部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5-35cm,禾秆色,基部黑色,向上近光滑;叶片纸质,叶轴和小羽轴常带紫红色,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40cm,宽20-30cm,二回羽状或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0-15对,互生,有柄,阔披针形,基部的较大,长13-18cm,宽4-7cm,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15-20对,稍斜上,披针形,中部的较大,长2-4cm,宽1-2cm,渐尖头,基部楔形,不对称,羽状深裂;裂片狭长圆形,钝头,边缘有小锯齿或浅裂;叶脉在裂片上为羽状,在下面隆起,侧脉单一,伸达齿端。孢子囊群短线形或钩状,沿侧脉上侧着生,靠近中脉,每裂片有4-5对,成熟时满布叶背,囊群盖浅棕色,膜质,边缘啮蚀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田边湿地及灌木林下岩石缝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辽宁、陕西、山东、四川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驱虫。主疮毒疖肿;痢疾;鼻衄;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莽草

    《中药大辞典》:莽草药材名称莽草拼音Mǎnɡ Cǎo别名芒草(《山海经》),葞、春草(《尔雅》),菵草(陶弘景),石桂、红桂(《梦溪笔谈》),鼠莽(《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本兰科植物狭叶茴香的叶

  • 薄叶卷柏

    《全国中草药汇编》:薄叶卷柏药材名称薄叶卷柏别名地柏、岩卷柏、地柏桠来源蕨类卷柏科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 (Desv.) Alsto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

  • 鹅掌楸根

    药材名称鹅掌楸根拼音é Zhǎnɡ Qiū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的根。秋季采收。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驱风除湿,强筋壮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泡酒服

  • 粉绿藤

    药材名称粉绿藤拼音Fěn Lǜ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华粉绿藤的根或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chygone sinica Diels.原形态华粉绿藤 木质藤本,长达7m。小枝具皱纹状条

  • 橘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橘叶药材名称橘叶拼音Jú Yè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的叶,随时可采,晒干或鲜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行气,解郁,

  • 细叶草乌

    药材名称细叶草乌拼音Xì Yè Cǎo Wū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伏毛直序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richardsonianum Lauener var.pseudoses

  • 金甲豆

    药材名称金甲豆拼音Jīn Jiǎ Dòu英文名Sieve Bean别名黄帝豆、五色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又据报

  • 黑大艽

    药材名称黑大艽拼音Hēi Dà Jiāo英文名siberia Monkshood别名大艽、黑秦艽、马尾大艽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草地乌头或西伯利亚乌头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

  • 脐带

    《全国中草药汇编》:脐带药材名称脐带拼音Qí Dài别名坎炁来源为健康人的婴儿脐带。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微咸,温。用法用量纳肾气,定喘咳,敛汗止疟。主治虚劳,胎毒,脐疮等症。

  • 凤仙根

    《中药大辞典》:凤仙根药材名称凤仙根拼音Fènɡ Xiān Gēn出处《纲目》来源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根。性味①《纲目》:"苦甘辛,有小毒。"②《岭南采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