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豌豆

豌豆

药材名称豌豆

拼音Wān Dòu

别名豍豆(《四民月令》),寒豆(《品汇精要》),毕豆(《唐史》),雪豆(《广州植物志》)。

出处《绍兴校定证类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豌豆种子

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秃净而有粉霜,高1~2米。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末端有羽状分枝的卷须;托叶卵形,叶状,常大于小叶,基部耳状,包围叶柄或茎,边缘下部有细牙齿;小叶2~6枚,阔椭圆形或矩形,长25~50毫米,全缘。花柄自叶腋抽出,较叶柄为短:花1~3朵,白色或紫色;萼钟形,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蝶形,旗瓣圆形,翼瓣与龙骨瓣贴生;雄蕊10,成9与1两束;花柱扁平,顶端扩大,内侧具髯毛。荚果长椭圆形,长5~10厘米。种子2~10粒,球形。花期4~5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种子含植物凝集素、止杈素及赤霉素A20。未成熟种子含4-氯吲哚基-3-乙酰-L-天门冬氨酸甲酯。豆荚含赤霉素A20。

性味甘,平。

①《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归经《本草经疏》:"入睥、胃。"

功能主治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治霍乱转筋,脚气,痈肿。

①《绍兴校定证类本草》:"主调颗营卫,益中平气。"

②《日用本草》:"煮食下乳汁。"

③《纲目》:"研末涂痈肿、痘疮。"

④《本草从新》:"理脾胃。"

⑤《医林纂要》:"利小便。"

⑥《随息居饮食谱》:"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复方①治霍乱,吐利转筋,心膈烦闷:豌豆三合,香葇三两。上药,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为三服,温温服之,如人行五里再服。(《圣惠方》)

②治脚气擅肩喘:豌豆二升,用水五斗,葱白十茎,擗碎,椒三分,煮取汤二斗,倾入两瓷瓮,以脚各安在一瓮中浸,遣人从膝上淋洗百遍。(《圣济总录》豌豆汤淋渫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青蛇莲

    药材名称青蛇莲拼音Qīnɡ Shé Lián别名蛇退、俞莲、九龙盘、竹叶根、赶山鞭、地蜈蚣、爬地蜈蚣、千年竹、竹叶盘、蛇莲、接骨丹、盘龙七、走石码、蜈蚣草、寸八节、地叶、小九龙盘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

  • 白粱米

    《中药大辞典》:白粱米药材名称白粱米拼音Bái Liánɡ Mǐ出处《别录》来源为植物白粱的种仁。原形态粱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粟米"条。性味《别录

  • 芫荽茎

    药材名称芫荽茎拼音Yuán Suī Jīnɡ英文名Coriandrum satiuum L.别名芫荽棋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茎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iandrum satiuum L

  • 小金狗

    药材名称小金狗拼音Xiǎo Jīn Gǒu别名金丝矮陀陀、黄鼠狼、金毛狗、活血草、青蕨、金毛狮子草、石猪鬃、小爬岩姜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以金丝矮陀陀为名,云:“生云南山石间,茎叶皆如蕨,而

  • 麻母

    药材名称麻母拼音Má Mǔ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青海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niyida Wolff[A. ching-haiensis Shan xe K. T. Fu]

  • 藤梨根

    药材名称藤梨根来源本品为弥猴桃科植物弥猴桃的根。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酸、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用于风湿骨痛,以及黄疸等症。用法用量五钱至一两,煎服。备注(1)常与野葡萄

  • 剪刀草

    《中药大辞典》:剪刀草药材名称剪刀草拼音Jiǎn Dāo Cǎo别名塔花(《植物学大辞典》),玉如意(《苏州本产药材》),山薄荷、土薄荷(《泉州青草药》),野薄荷(《泉州本草》),野仙人草、小叶仙人草

  • 鹈鹕脂油

    《中药大辞典》:鹈鹕脂油药材名称鹈鹕脂油拼音Tí Hú Zhī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脂肪所熬之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鹈鹕嘴"条

  • 蝮蛇脂

    《中药大辞典》:蝮蛇脂药材名称蝮蛇脂拼音Fù Shé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功能主治《纲目》:"绵裹塞耳聋,亦敷肿毒。"摘录《中药大

  • 白鹤灵芝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鹤灵芝药材名称白鹤灵芝拼音Bái Hè Línɡ Zhī别名癣草来源爵床科白鹤灵芝属植物白鹤灵芝Rhinacanthus nasutus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