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豉虫

豉虫

《中药大辞典》:豉虫

药材名称豉虫

拼音Chǐ Chónɡ

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豉虫科昆虫豉虫全虫

原形态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分为9节,色黑,但第2节之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生境分部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每飞行空中。以捕取小虫为食。卵产于水草上,幼虫成长后,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

性味《本草拾遗》:"消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豉虫

药材名称豉虫

拼音Chǐ Chónɡ

英文名Weaver

别名豉母虫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豉甲科动物豉豆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rinus curtus Mot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后晒干。

原形态豉虫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mm,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9节,黑色,但第2节的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飞行空。

资源分布:他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有毒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蚀息肉;解毒。主息肉;恶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内服宜慎。

各家论述《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莲房

    《中国药典》:莲房药材名称莲房拼音Lián Fánɡ英文名RECEPTACULUM NELUMBINIS别名莲蓬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 中华赛爵床

    药材名称中华赛爵床拼音Zhōnɡ Huá Sài Jué Chuánɡ别名杜根藤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圆苞杜根藤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ophanoides chinensis (Ben

  • 鲫鱼藤

    药材名称鲫鱼藤别名黄花藤来源萝藦科鲫鱼藤Secamone lanceolata Blume,以花、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主治瘰疬。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爬山猴

    《中药大辞典》:爬山猴药材名称爬山猴拼音Pá Shān Hóu别名红孩儿、爬地龙、爬岩龙(《贵州民间方药集》),岩蜈蚣、野海棠(《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秋海棠

  • 野猪胆草

    药材名称野猪胆草别名马料草、白石笋、山葱来源兰科野猪胆草Liparis bicallosa (Don) Schlech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主治风火

  • 昆明堇菜

    药材名称昆明堇菜拼音Kūn Mínɡ Jǐn Cài别名紫花地丁、紫罗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云南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yunnanensis W.Beck.et H.de

  • 高山黄华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山黄华药材名称高山黄华拼音Gāo Shān Huánɡ Huá来源豆科野决明属植物高山黄华Thermopsis alpina Ledeb.,以根、花及果实入药

  • 醋糟

    药材名称醋糟拼音Cù Zāo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米、麦、高粱等酿醋后所余的残渣。性味《纲目》:"大麦醋糟,酸,微寒,无毒。"功能主治《食疗本草》:"气滞风壅,

  • 韭子

    《中药大辞典》:韭子药材名称韭子拼音Jiǔ Zǐ别名韭菜子(《滇南本草》),韭菜仁(《岭南采药录》)。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韭的种子。秋季果熟时采收,将果实摘下,晒干,搓出种子,簸净果皮及

  • 黑血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血藤药材名称黑血藤别名褐毛黎豆、肉麻绳、黑肉风、牛豆藤来源豆科黑血藤Mucuna castanea Merr.,以老茎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海南。性味涩,凉。功能主治清肺热,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