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细果角茴香

细果角茴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细果角茴香

药材名称细果角茴香

拼音Xì Guǒ Jiǎo Huí Xiānɡ

别名节裂角茴香,八八打

来源罂粟科角茴香属植物细果角茴香Hypecoum leptocarpum Hook. f. et Thoms.,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用于热性传染病的高烧,感冒发烧头痛,关节疼痛,解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1~2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细果角茴香

药材名称细果角茴香

拼音Xì Guǒ Jiǎo Huí Xiānɡ

别名茴香(《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巴尔巴大、哇日哇哒(藏名)。

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来源罂粟科植物节裂角茴香全草。6~8月采收,洗净,切断,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木,高30~60厘米,有白粉。根直,圆柱形。基生叶多数,长6~20厘米,具稍长柄;叶片轮廓矩圆形,2回羽状全裂;1回裂片3~6对,具短柄或无柄,轮廓卵形;2回羽状细裂,小裂片披针形或狭倒卵形,宽0.3~1.6毫米。花茎3~7条;花序具少数或多数分枝;萼片2,狭卵形;花瓣4,淡紫色或白色,外面2个较大,宽倒卵形,全缘,内面2个较小,3裂,中央裂片船形;雄蕊4,与花瓣对生,基部有腺体;子房1室。蒴果条形,成熟时在每2种子之间分裂而成10数小节。

生境分部生于沙质土壤草地上。分布西藏、四川、甘肃,青海、陕西、河北等地。

化学成分干全草含生物碱约0.38%,其中分离出原阿片碱85%,血根碱0.1%,白屈菜红碱及黄连碱痕迹量,无定形非酚型碱7.8%,无定形酚型碱2.7%。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药》:"解热镇痛,消炎解毒。治伤风感冒,头痛,四肢关节疼痛,胆囊炎,并解食物中毒。"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流感,咽喉肿痛,目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

复方①治风热感冒、咽炎:角茴香三钱,连翘四钱,牛蒡子三钱,薄荷钱半,甘草钱半,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急性结膜炎:角茴香三钱,菊花三钱,水煎服或泡茶喝。(《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细果角茴香

药材名称细果角茴香

拼音Xì Guǒ Jiǎo Huí Xiānɡ

英文名Herb of Thinfruit Hypecoum

别名角苗香、咽喉草、麦黄草、黄花草、雪里青、秦根花

出处出自《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节裂角茴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ecoum leptocarpum Hook.f.et Thoms.[H.chinense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晒干。

原形态节裂角茴香一年生草本,高可达60cm,无毛,略被白粉。茎丛生,长短不一,铺散而顶端向上,多分枝。基生叶多数;叶柄长1.5-10cm;叶片狭倒披针形,长5-20cm,二回羽状全裂,本回裂片披外形、卵形、狭椭圆形至倒卵形;茎生叶小,具短柄或近无柄。花茎多数,通常二歧分枝,具轮生苞片;苞片卵形或倒卵形,二回羽状全裂,向上逐渐变小,最上部者为线形;花小,排列为二歧聚伞花序,每花具数枚刚毛状小苞片;萼片小,狭卵形;花瓣4,淡紫色或白色,外面2枚阔倒卵形,先端全缘,里面2枚较小,3裂几达中部,中裂片匙状,圆形,侧裂片较长;雄蕊4,花丝丝状,基部加宽,黄褐色,花药卵形;子房圆柱形。葫果狭线形,每节1种子。种子阔倒卵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4800m的山坡草地、林缘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圆锥形,长5-10cm,直径2-4m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具纵皱;质硬而脆,断面不平坦,皮部白色,木部黄白色。茎圆柱形,多扁缩,直径1-2mm;表面光滑,绿色或黄绿色,具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基生叶多皱缩成团,叶片多碎,完整者展开后二回羽状全裂。偶见花朵。葫果条形。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全草含角茵香碱(hypecorine),隐品碱(cryptopine),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原阿片碱(protop-ine),血根碱(sanguinarine),白屈莱红碱(chelerythrine),白屈菜玉红碱(chelirubine),黄连碱(coptisine),氧化白毛茛分三(oxyhy-drastinie),细果用茴碱(hypecoumine),紫堇定碱(corydine),异紫堇定碱(isocoryd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左旋的反式N-甲基金罂碱氢氧化物(trans-N-methylstylop-iumhydroxide),平展角茴香碱(procumbine)。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用0.5%盐酸乙醇20ml,回流10min,滤过,滤液于水浴上蒸干,加热水20ml溶解,滤过,滤液加氨水调至pH8-9,置分液漏斗中,加氛仿20ml,强烈振摇后,分离氯仿层,用热酸水20ml提取(pH3-4)。取酸液lml,加碘化铋钾试液,产生橘红色沉淀。另取酸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产生灰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类)

性味苦;寒;小毒

归经肺;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目赤肿痛;关节疼痛;肺炎;肝炎;胆囊炎;痢疾;叶血;衄血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研末。

各家论述1.《西藏常用中草药》:解热镇痛,消炎解毒。治伤风感冒,头痛,四肢关节疼痛,胆囊炎,并解食物中毒。

2.《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流感,咽喉肿痛,目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砗磲

    《中药大辞典》:砗磲药材名称砗磲拼音Chē Qú别名车渠(《海药本草》)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或其同属动物的贝壳。原形态贝壳巨大,重而坚厚。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壳顶前方

  • 马桑叶

    《中药大辞典》:马桑叶药材名称马桑叶拼音Mǎ Sānɡ Yè出处《本草便方》来源为马桑科植物马桑的叶。4~5月采收。原形态马桑(《草木便方》),又名:醉鱼草、鱼尾草、扶桑、闹鱼儿、蛤蟆树、上

  • 刺果甘草

    药材名称刺果甘草拼音Cì Guǒ Gān Cǎo别名胡苍耳、马狼秆、马狼柴、狗甘草来源豆科甘草属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以根及果实入药。根

  • 紫杉

    《中药大辞典》:紫杉药材名称紫杉拼音Zǐ Shān别名赤柏松(《盛京通志》),紫柏松(《蒙文汇书》)。出处《东北药植志》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东北红豆杉的枝和叶。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赤褐色,浅

  • 阔齿兔唇花

    药材名称阔齿兔唇花拼音Kuò Chǐ Tù Chún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开科植物阔齿兔唇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chuilus platyacanthus Rupr.采收和储藏:6

  • 野鸦椿子

    《中药大辞典》:野鸦椿子药材名称野鸦椿子拼音Yě Yā Chūn Zǐ别名鸡眼睛(《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的果实或种子。8~9月采收成熟果实或种子,晒干。原形态野鸦

  • 光棍草

    药材名称光棍草拼音Guānɡ Gùn Cǎo别名一根香、观音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粗齿兔耳风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nsliaea grossedentata Franch.采收和储藏:春

  • 虫白蜡

    《中国药典》:虫白蜡药材名称虫白蜡拼音Chónɡ Bái Là英文名CERA CHINENSIS别名白蜡、虫蜡、蜡膏来源本品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

  • 麋肉

    《中药大辞典》:麋肉药材名称麋肉拼音Mí Ròu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肉。性味①《食性本草》:"大热。"②《饮膳正要》:"味甘,温,无

  • 甘肃棘豆

    《中药大辞典》:甘肃棘豆药材名称甘肃棘豆拼音Gān Sù Jí Dòu别名色舍儿(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肃棘豆的全草。7~8月采,切段,晒干。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