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接骨草

红接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接骨草

药材名称红接骨草

别名耳草长蒴苣苔、矮脚甘松石上莲

来源苦苣苔科红接骨草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微苦、涩,凉。

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消肿止痛。

劳伤咳嗽:全草0.3~1两,水煎服。

跌打损伤,骨折:鲜全草捣烂用酒炒外敷,或用全草浸酒内服外搽。

痈疮疖肿:鲜全草捣烂调红糖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接骨草

药材名称红接骨草

拼音Hónɡ Jiē Gǔ Cǎo

别名矮脚甘松石上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耳草长蒴苦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 [Chirita hedyotids (Ghun) W. T. W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耳草长蒴苦苣苔 多年生草本,具长根状茎。叶均基生;无柄或具柄,柄扁,长达2cm,宽3-6mm;叶片干时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6.5-10cm,宽0.9-2.4cm。常镰刀状弯曲,两端渐狭,边缘全缘,两面密被伏贴灰黄色绒毛,侧脉3-4条。花序2-3条,每花序有多花;花序梗枨13-18cm;苞片对生,狭椭圆形,长约4mm,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1.5mm,外面被极短柔毛,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至淡红色,内面被极短柔毛,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至淡红色,内面有紫红色斑纹,外面被短柔毛,花冠下部细管状,长约7mm,冠檐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枚发育,花丝基部具柔毛,退化雄蕊2;花盘杯状;子房长约6mm,密被短柔毛,花柱长约3mm,被短柔毛,柱头2裂。蒴果线形,长2-3cm,宽约2mm,密被短柔毛。种子小,椭圆形,平滑。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60m的石灰岩山阴处石上或陡崖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

性味味微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痈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华金腰子

    《中药大辞典》:华金腰子药材名称华金腰子拼音Huá Jīn Yāo Zi别名牙鸣马(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中华金腰的全草。8~9月采,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金榭榴

    药材名称金榭榴拼音Jīn Xiè Liú别名地丁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金石榴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dua ikdganuu Hook.f.采收和储藏:5-6月花开时采收,晒干。原形态小

  • 乌鸦肉

    药材名称乌鸦肉拼音Wū Yā Ròu别名大嘴乌鸦、老鸦、秃鼻乌鸦来源雀形目鸦科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us Wagler.;秃鼻乌鸦C. frugilegus L.,以肉

  • 山牛毛毡

    《中药大辞典》:山牛毛毡药材名称山牛毛毡拼音Shān Niú Máo Zhān别名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贵州民间药物》),褐穗飘拂草(《广州植物志》),片角草(《中国植物志》)

  • 披散糖芥

    药材名称披散糖芥拼音Pī Sǎn Tánɡ Jiè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灰毛糖芥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ysimum diffusum Ehrh.采收和储藏:8-9月采集成熟果实,晒干,

  • 寄马桩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马桩药材名称寄马桩拼音Jì Mǎ Zhuānɡ别名鸡麻抓、赫勒尼-努德[蒙名]来源百合科天冬属植物戈壁天门冬Asparagus gobicus N. Iran. ex

  • 灰藋

    《中药大辞典》:灰藋药材名称灰藋拼音Huī Diào别名金锁天(《雷公炮炙论》),灰藜、水落藜(《救荒本草》),灰条(《野菜谱》),灰涤菜(《纲目》),灰蒴、灰苋(《医林纂要》),灰苋菜(《

  • 止血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止血丹药材名称止血丹拼音Zhǐ Xuè Dān来源菊科止血丹Emilia sagittata (Vahl)DC.[Gynura sagittata DC.],以全草入药。

  • 白花夏枯草

    药材名称白花夏枯草拼音Bái Huā Xià Kū Cǎo别名白甜蜜蜜(《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异叶青兰的全草。于6~7月花开时,采回全

  • 灵香蒿

    药材名称灵香蒿拼音Línɡ Xiānɡ Hāo别名零陵香[山西]、五月霜来源菊科香青属植物稀毛香青Anaphalis hancockii Maxim.,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阴干用。性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