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狭叶垂头菊

狭叶垂头菊

药材名称狭叶垂头菊

拼音Xiá Yè Chuí Tóu Jú

英文名Narrowleaf Cremanthodium

别名垂头菊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狭叶垂头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emanthodium angustifolium W. W. Smit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狭叶垂叶头菊 草本,高达45cm。根多数,稍肉质。茎下部无毛或近无毛,上部被白色或有时混有紫色绵毛。基生叶密集,条状披针形,长达24cm,宽1.5-2cm。先端尖或稍尖,基部膜质,鞘状,全缘,无毛,近无柄;茎下部叶通常3,条状披针形或狭条状匙形,长5-9cm,无柄;茎上部叶苞叶状,条形工钻形,长1-1.5cm。头状花序中等大,单生于茎端,下垂;总苞半球状,直径2.5-3cm;总苞片1层,宽披针形,长12-15mm,稍尖,紫色,被暗紫色长柔毛,干时近黑色,被暗紫色长柔毛,干时近黑色;小花筒状,橙黄色,长约8mm。瘦果长圆形,长4-5mm,有条纹;冠毛污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地和沼泽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及云南。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疮疡疖肿;肺痈;乳痈;肠痈;热病高热;热结便秘;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退烧、消炎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漂摇豆

    《中药大辞典》:漂摇豆药材名称漂摇豆拼音Piāo Yáo Dòu别名瓢摇豆(《履巉岩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巢菜&qu

  • 鸭屎树

    药材名称鸭屎树拼音Yā Shǐ Shù别名冻绿刺、洞皮树、臭李子、圆叶鼠李来源鼠李科鸭屎树Rhamnus globosus Bunge,以茎、叶、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南。性味苦、涩,微寒。功能

  • 山苦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苦菜药材名称山苦菜拼音Shān Kǔ Cài别名老蛇药、野洋烟来源菊科山莴苣属植物毛脉山莴苣Lactuca raddeana Maxim.,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集,鲜

  • 茶条槭

    药材名称茶条槭别名茶条牙、茶条子、麻良子、茶条木、茶条树来源槭树科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以叶、芽入药。生境分部东北、黄河流域及长江下游。化学成分叶含槭鞣质(aceritanni

  • 皱叶变豆菜

    药材名称皱叶变豆菜拼音Zhòu Yè Biàn Dòu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皱叶变豆菜的带恨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chinensis Bunge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

  • 卵叶寄生

    药材名称卵叶寄生拼音Luǎn Yè Jì Shēnɡ别名秦氏寄生、柚子寄生、木菠萝寄生、枫木寄生、杂寄生、寄生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卵叶梨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

  • 地乌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乌药材名称地乌拼音Dì Wū别名林阴银莲花、黑地雷、地雷、金串珠来源毛茛科地乌Anemone flaccida Fr. Schmidt,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中下游各地

  • 白蔹

    《中国药典》:白蔹药材名称白蔹拼音Bái Liǎn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

  • 马蹄叶

    药材名称马蹄叶拼音Mǎ Tí Yè别名小马蹄当归、水葫芦、水八角(《贵州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毛莨科植物驴蹄草或花葶驴蹄草的全草。原形态①驴蹄草,又名:驴蹄菜。多年生草

  • 费菜

    药材名称费菜拼音Fèi Cài别名养心草、倒山黑豆(《福建民间草药》),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湖南药物志》),七叶草(《闽东本草》),晏海豆丬、回生草(《福建中草药》),血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