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澜沧扁担杆

澜沧扁担杆

药材名称澜沧扁担杆

拼音Lán Cānɡ Biǎn Dɑn Gǎn

别名子金根、小白药、小火绳

出处《红河中草药》

来源为橡树科植物野火绳根部真皮。夏秋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研末。

原形态小灌木。茎高1~2米,小枝黄褐色,被星状毛。单叶互生,叶阔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或微心形,边缘具不规则重锯齿,上面绿色,被白色星状毛,下面灰棕色,密被棕色星状毛,基出3脉,叶柄长约1厘米。聚伞花序腋生,小花2~4朵,花被外面灰棕色,内面橘黄色。核果球形,不明显4裂,被硬毛。

生境分部生于半山坡草丛和疏林中。分布云南。

性味涩微苦,凉。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生肌,接骨。治外伤出血,骨折,刀枪伤,疮疖红肿。

复方①治外伤出血:澜沧扁担杆,研末外撒。

②治骨折:鲜澜沧扁担杆根,捣烂,鸡蛋清调敷,二日一换。

③治刀枪伤,疮疖红肿:鲜澜沧扁担杆捣敷;或干品研末,冷开水调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多蕊蛇菰

    药材名称多蕊蛇菰拼音Duō Ruǐ Shé Gū别名土苁蓉、通天蜡烛(《广西药植名录》),木菌子(《海南植物志》)。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蛇菰科植物多蕊蛇菰的全株。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

  • 紫荆丫

    药材名称紫荆丫拼音Zǐ Jīnɡ Yā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通花梗的果实或花。原形态灌木,高达2米,幼枝有短柔毛。叶对生,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厘米,先端尖锐或渐尖,基部

  • 茶子心

    药材名称茶子心拼音Chá Zǐ Xīn别名油茶籽(《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种子。秋季采收。原形态油茶(《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又名:楂(《农政全书》),梣树

  • 山乌珠

    药材名称山乌珠别名构铃子、紫藤子、赤兰来源桃金娘科山乌珠Syzygium grijsii Merr. et Perry,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广西。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破瘀。主治

  • 麻油

    《中国药典》:麻油药材名称麻油拼音Má Yóu英文名OLEUM SESAMI来源本品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性状本品为淡

  • 对马耳蕨根

    药材名称对马耳蕨根拼音Duì Mǎ ěr Jué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马耳蕨的根茎。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用法用量鲜对马耳蕨根茎(去鳞毛)一两,水煎,加

  • 柠檬桉叶

    《中药大辞典》:柠檬桉叶药材名称柠檬桉叶拼音Nínɡ Ménɡ ān Yè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柠檬桉的叶。秋季晴天采收,阴干。原形态柠檬桉,又名:油桉树、

  • 山橘叶

    《中药大辞典》:山橘叶药材名称山橘叶拼音Shān Jú Yè别名金豆叶(《广东中药》)。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橘的叶。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山橘(《本草求原》),又名:

  • 大鳞毛蕨

    药材名称大鳞毛蕨拼音Dà Lín Máo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广布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expensa(Presl)Fraser-Jenkins et

  • 鸡屎藤

    《中药大辞典》:鸡屎藤药材名称鸡屎藤拼音Jī Shǐ Ténɡ别名斑鸩饭、女青、主屎藤(《质问本草》),却节(《李氏草秘》),皆治藤、臭藤根(《纲目拾遗》),牛皮冻(《植物名实图考》),臭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