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柘木白皮

柘木白皮

《中药大辞典》:柘木白皮

药材名称柘木白皮

拼音Zhè Mù Bái Pí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去掉栓皮的树皮或根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柘木"条。

性味《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凉血,舒筋。治腰痛,遗精,咯血,呕血,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煮汁酿酒,主风虚耳聋,劳损虚羸,瘦,腰肾冷,梦交泄精。"

②《本草汇言》:"养肾固精。"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凉血,舒筋活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腰痛:柘树根皮(鲜)四两。酒炒后,水煎服。

②治咯血,呕血:柘树根皮(去粗皮)一至二两。炒焦,水煎,冲白糖,一日三次分服。

③治跌打损伤:柘树根皮三至五钱。黄酒适量,煎服,连服二至三剂,重伤者连服五至七剂。或用根皮捣烂加酒外敷伤处。(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柘木白皮

药材名称柘木白皮

拼音Zhè Mù Bái Pí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柘树除去栓皮的树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B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剥取根皮和树皮,刮去栓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mm。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托叶侧生,分离;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光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黄色,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阳光充足的荒坡、山地、林绿和溪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皮为扭曲的卷筒状,外表面淡黄白色,偶有残留来除净的橙黄色栓皮,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树皮为扭曲的条片,常纵向裂开,露出纤维,全体淡黄白色,体轻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根皮含柘树咕吨酮(cudraxanthone)A、B、C[1.2]、D[2]、H、I、J、K[3],柘树二氢黄酮(cudraflavanone)A[4,3],柘树黄酮(cudraflavone)A、B、C、D[5,6],环桂木生黄素(cycloarto-carpesin),杨属甙(populnin),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7]。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利湿解毒;止血;化瘀。主肾虚耳鸣;腰膝冷痛;遗精;带下;黄疸;疮疖;呕血;咯血;崩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煮汁酿酒,主风虚耳聋,劳损虚羸,瘦,腰肾冷,梦交泄精。

2.《本草汇言》:养肾固精。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凉血,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1.治腰痛:杨树根皮(鲜)四两。酒炒后,水煎服。

2.治咯血,呕血:柘树根皮(去粗皮)一至二两。炒焦,水煎,冲白糖,一日三次分服。

3.治跌打损伤:柘树根皮三至五钱。黄酒适量,煎服,连服二至三剂,重伤者连服五至七剂。或用根皮捣烂加酒外敷伤处。(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滇肉棒

    药材名称滇肉棒拼音Diān Ròu Bà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肉座菌科真菌滇肉棒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dostroma yunnanensis M.Za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采摘后烘干

  • 牛嗓管树根

    药材名称牛嗓管树根拼音Niú Sǎnɡ Guǎn Shù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猕猴桃科植物澜沧水东哥的根,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性味甘淡,平,有毒。功能主治接骨拔脓。治骨

  • 香水月季

    药材名称香水月季别名生胎果、大卡卡果、固公花、固公果来源蔷薇科香水月季Rosa odorata Sweet var. gigantea (Coll. et Hemsl.) Rehd. et Wils.

  • 绒背蓟

    药材名称绒背蓟拼音Rónɡ Bèi Jì别名猫腿姑来源菊科蓟属植物绒背蓟Cirsium vlassovianum Fisch以块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微

  • 金鸡纳

    药材名称金鸡纳拼音Jīn Jī Nà别名奎宁树来源茜草科金鸡纳属植物金鸡纳树Cinchona ledgeriana Moens.,药用其树皮、叶中所含生物碱。全年可采,从中提取生物碱用。性味

  • 苍耳囊虫

    药材名称苍耳囊虫拼音Cānɡ ěr Nánɡ Chónɡ别名麻虫(《圣济总录》),苍耳虫(《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夏、秋间,寻觅苍耳草

  • 子楝树叶

    药材名称子楝树叶拼音Zǐ Liàn Sh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子楝树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spermum gracilentum (Hance)Merr.et Perry[E

  • 乌蔹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蔹莓药材名称乌蔹莓拼音Wū Liǎn Méi别名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

  • 敦盛草

    《中药大辞典》:敦盛草药材名称敦盛草拼音Dūn Shènɡ Cǎo别名敦木卜江区(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种植物西藏杓兰的根。7~9月采挖。原形态草本,高30~45厘米。根茎短,

  • 琥珀

    《全国中草药汇编》:琥珀药材名称琥珀拼音Hǔ Pò别名血琥珀、血珀、红琥珀、光珀来源某些松科植物的树脂,埋于地层年久而成的化石样物质。挖出后,除去杂质。性状不规则块状、颗粒状或多角形,大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