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杜仲藤叶

杜仲藤叶

药材名称杜仲藤叶

拼音Dù Zhònɡ Ténɡ Yè

别名杜仲

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和毛杜仲藤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araharium micranthum(A.DC.)Pierre[Ecdysanthera micranthaA.Dc.]2.Parabarium chunnianum Tsiang3.parabariumhuaitingiiChunetTsi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1.粗壮木质攀援藤本。枝有不明显的皮孔,具乳汁,除花冠外,全株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1.5cm,有微毛;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8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锐尖。聚伞花序总状,顶生及腋生,花小密集,水红色;花萼5深裂,内面基部腺体不多或缺,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或粉红色,坛状,裂片在花蕾中内褶;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花药箭头状,花丝短;花盘环状;子房具微柔毛,花柱短,柱头圆锥状。蓇葖果基部膨大,向先端渐狭尖成长喙状。种子长达2cm;种毛长约4cm;绢质白色。花期3-6月,果期7-12月。

2.本种与杜仲藤的区别在于:叶片卵圆状椭圆形,背面具黑色乳头状腺点。蓇葖果双生或有时:个不发育;种毛长约1.5cm。花期4-11月,果期8月至翌年2月。

3.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全株除花冠外,均密被锈色柔毛。种毛轮生,长约3cm。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谷、疏林或密林、灌木丛、水旁等处。

2.生于海拔250-500m的山林密林中。

3.生于海拔200-1000m的热带雨林中、疏林中湿润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3.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接骨;止血。主跌打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蛤蜊肉

    药材名称蛤蜊肉拼音Gé Lí Ròu别名海蛤肉、文蛤肉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科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沿海各处。化学成分鲜文

  • 冷饭果

    《中药大辞典》:冷饭果药材名称冷饭果拼音Lěnɡ Fàn Guǒ别名糯米果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种植物臭荚蒾的叶、果。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半常绿灌木,高2~3米。小枝浅褐色,

  • 六大天王

    药材名称六大天王拼音Liù Dà Tiān Wánɡ别名似铁屎米来源药材基源:为草科植物大叶鱼骨木的根、叶、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thium simile Merr.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叶

  • 红头小仙

    《中药大辞典》:红头小仙药材名称红头小仙拼音Hónɡ Tóu Xiǎo Xiān别名毛干药、甲冬仗、那猪草(《广西药枝名录》),紫背倒提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

  • 人中白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中白药材名称人中白拼音Rén Zhōnɡ Bái来源本品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性味咸,寒。归经入肝、三焦、膀胱经。功能

  • 水翁皮

    《中药大辞典》:水翁皮药材名称水翁皮拼音Shuǐ Wēnɡ Pí别名水翁树皮(《本草求原》)。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树皮。夏、秋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翁花

  • 大过路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过路黄药材名称大过路黄拼音Dà Guò Lù Huánɡ别名姜花草、痰药来源报春花科大过路黄Lysimachia phyllocephal

  • 小青藤

    药材名称小青藤拼音Xiǎo Qīnɡ Ténɡ别名青藤香、马哥罗、小一支箭、过山龙、股藤、家同藤、野牵牛、毛风藤、石板藤、老鼠藤、风藤、小股藤、牛串子。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 五凤朝阳草

    《中药大辞典》:五凤朝阳草药材名称五凤朝阳草拼音Wǔ Fènɡ Zhāo Yánɡ Cǎo别名羊肝狼头草、四方盒子草(《贵州民间药物》),风尾参、还阳草、蒿枝龙胆草(《云南中草药》

  • 玳玳花

    《中药大辞典》:玳玳花药材名称玳玳花拼音Dài Dài Huā别名枳壳花(《草花谱》),代代花(《饮片新参》),酸橙花(《药材学》)。出处《药材资料汇编》来源为芸香利植物玳玳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