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斑叶兰

斑叶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叶兰

药材名称斑叶兰

拼音Bān Yè Lán

别名小叶青、小青麻叶青、银线莲、蕲蛇

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eichb. f.,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挖,鲜用或洗净晒干。

性味淡、寒。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肺结核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疮疡。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斑叶兰

药材名称斑叶兰

拼音Bān Yè Lán

别名银线盆(《峨嵋药植》),九层盖、野洋参(《贵州民间药物》),小将军(《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小叶青、麻叶青、竹叶青、蕲蛇药、尖叶山蝴蝶、竹叶小青、肺角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滴水珠(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小斑叶兰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①大斑叶兰

多年生草本。茎高12~25厘米,基部有肉质匍匐根茎。叶互生于茎下部,狭卵形或卵形,长2~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具灰白色网状纹;叶柄基部具膜质鞘。花梗有2~3枚鳞片,基部鞘状,总状花序具花5~12朵,偏于一侧,有腺毛;苞片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或带微红;萼片卵状披针形,急尖,长8~11毫米;花瓣卵状倒披针形,急尖,唇瓣与萼片等长,基部膨大成半球形的囊,囊内有毛,先端具长圆状披针形的长喙;花柱短,药直立,花粉块2,附着在花柱顶端的蕊喙上。蒴果长8~12毫米。花期8~9月。

生于山谷、山坡、林下阴湿处。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等地。

②小斑叶兰

多年生草本,比前种较小。茎高10~20厘米。叶3~7枚互生于茎下部,卵形、卵状椭圆形,长1~2.5厘米,宽7~18毫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圆乃至宽楔形。花梗具1~3枚鞘状鳞片;总状花序顶生,有毛;花白色或黄白色;萼片三角状卵形,长约4~5毫米;花瓣倒披针形,唇瓣与萼片等长,先端长喙狭而弯曲。

生于山谷林下。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①《贵州民间药物》:"味甘,性温,无毒。"

②《西藏常用中草药》:"甘辛,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软坚散结。治气管炎,骨节疼痛,跌打损伤,瘰疬,痈肿疮疖。

①《峨嵋药植》:"浸酒服,治跌打损伤。"

②《苏南种子植物手册》:"治毒蛇咬伤。"

⑧《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治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肺病咳嗽,气管炎。"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软坚散结。治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肺病咳嗽:斑叶兰五钱,炖肉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气管炎:鲜斑叶兰一至二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骨节疼痛,不红不肿者:斑叶兰捣烂,用酒炒热,外包痛处(小儿用淘米水代酒)。每日一换。(《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毒蛇咬伤,痈肿疖疮:鲜斑叶兰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斑叶兰

药材名称斑叶兰

拼音Bān Yè Lán

英文名Herb of Creeping Rattlesnake Plantain

别名银线盆、九层盖、野洋参、小将军、小叶青、麻叶青、竹叶青、蕲蛇药、尖叶山蝴蝶、竹叶小青、肺角草、滴水珠金边莲银耳

出处出自《峨嵋药植》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小斑叶兰、大花斑兰或绒叶斑叶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eichb.f.2.goodyera repens (L.)R.Br.[Satyrium repens L.]3.Goodyera bifora(Lindl.)Hook.f.[Georchis biflora Lindl.]4.Goodyera velutina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大斑叶兰,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茎伸长,匍匐,肉质。茎直立,被长柔毛。叶4-6枚,互生于茎下部,具叶柄;柄长1-2cm,基部具膜质鞘;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上面绿色,具黄白色精致的斑纹,花茎直立,高约20cm;总状花序具花5-20余朵,疏生,花序轴被长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偏向一侧,白色或微带红色;萼片卵状披针形,长8-11mm,外面被毛;花瓣卵状倒披针形,唇瓣与萼片等长,基部膨大成半球形的囊,囊内有毛,先端具长圆状披针形的长喙;蕊柱长约为萼片的3/5。蒴果直立,长8-12mm。花期8-9月。

2.小斑叶兰,较大斑叶兰小,茎高10-25cm;叶3-7枚,长1-2.5cm,宽7-18mm,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圆至宽楔形;花白色或黄白色,萼片三角状卵形,长4-5mm;花瓣倒披针形,唇瓣先端长喙狭而弯曲。

3.大花斑叶兰,茎高5-10cm。叶片卵表,长2-4cm,上暗蓝绿色,背面带红色。花序有花2-8朵,花呈长筒状;萼片长2.5-3cm;唇瓣比萼片短,白色带黄色,蕊喙臂和花药十分长而细。

4.绒叶斑叶兰,茎高8-16cm。叶片卵形,长2-3cm,边缘波状,上面暗紫色并为天鹅绒状,中肋白色或黄白色,下面淡红色或稍带粉红色。萼片长7-8mm;唇瓣凹陷呈囊状;蕊喙分裂成条状的2枚裂片。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大斑叶兰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

2.小斑叶兰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

3.大花斑叶兰生于山谷林下。

4.绒叶斑叶兰生于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1.大斑叶兰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西藏。

2.小斑叶兰广布于全国各地。

3.大花斑叶兰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4.绒叶斑叶兰分布浙江、台湾、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性味甘;辛;平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补肾益气;行气活血;消肿解毒。主肺痨咳嗽;气管炎;头晕乏力;神经衰弱;阳痿;跌打损伤;骨节疼痛;咽喉肿痛;乳痈;疮疖;瘰疬;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忌酸、冷食物。

复方①治肺病咳嗽: 斑叶兰五钱,炖肉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②治气管炎: 鲜斑叶兰一至二钱,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骨节疼痛,不红不肿者: 斑叶兰捣烂,用酒炒热,外包痛处(小儿用淘米水代酒),每日一换。(《贵州民间药物》)④治毒蛇咬伤,痈肿疖疮: 鲜斑叶兰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浸酒服,治跌打损伤。

2.《苏南种子植物手册》:治毒蛇咬伤。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治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肺病咳嗽,气管炎。

4.《西藏常用中草药》:软坚散结。治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篱栏子

    《中药大辞典》:篱栏子药材名称篱栏子拼音Lí Lán Zǐ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旋花种植物茉栾藤的种子或全株。原形态茉栾藤,又名:鱼黄草。一年生缠绕藤本。茎柔弱,秃净或近秃净,长

  • 叶下红

    药材名称叶下红拼音Yè Xià Hónɡ别名细黄金稍、白骨丹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apricus (Hand-Mazz.)H.L.Li[B

  • 辣椒茎

    《中药大辞典》:辣椒茎药材名称辣椒茎拼音Là Jiāo Jīnɡ别名海椒梗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茎。9~10月采。性味味辛,性热,无毒。功能主治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治风

  • 土大香

    药材名称土大香拼音Tǔ Dà Xiānɡ别名云南茴香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科植物云南八角的成熟果实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cium simonsii Maxim.[I.yunna-nense(

  • 土牛党七

    药材名称土牛党七拼音Tǔ Niú Dǎnɡ Qī别名土牛党参、黄经树、蔷薇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毛药藤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dechites henryi Oliv.采收和储藏:秋季

  • 黑脂麻

    药材名称黑脂麻拼音Hēi Zhī Má别名胡麻、巨胜(《本经》),狗虱(《吴普本草》),鸿藏(《别录》),乌麻、乌麻子(《千金方》),油麻(《食疗本草》),交麻(《大业拾遗录》),黑芝麻(《

  • 翼枝榆

    药材名称翼枝榆拼音Yì Zhī Yú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春榆的树皮、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davidiana Planch.var.japonica(Rehd.)Nakai[Ulm

  • 苦芺

    药材名称苦芺拼音Kǔ ǎo英文名Herb of Linearleaf Thitle别名钩芺、苦板、苦菜、败酱、败酱草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1.《尔雅》郭璞注:钩芺,大如拇指,中空,茎头有薹似蓟,初生

  • 羊肝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肝药材名称羊肝拼音Yánɡ Gān别名绵羊肝来源偶蹄目牛科绵羊Ovis aries L.,以肝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化学成分羊肝含多钟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B12等。

  • 节节草

    药材名称节节草拼音Jié Jié Cǎo别名土木贼、锁眉草、笔杆草来源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节节草Equisctum ramosissimum Desf.的全草。四季可采,割取地上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