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过江龙

小过江龙

《中药大辞典》:小过江龙

药材名称小过江龙

拼音Xiǎo Guò Jiānɡ Lónɡ

别名过山龙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卷柏科植物蔓生卷柏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茎伏地蔓生,多回分枝,各分枝基部生根,细小,纤弱。营养叶二形,草质,背腹各2列,腹叶(中叶)指向杖顶,长卵形,锐尖头或渐尖头,背叶(侧叶)向两侧平展,卵状披针形,钝尖头,基部为不对称的心形,边缘膜质,白色,多少有睫毛状齿。孢子囊穗生于小枝顶端;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长渐尖头,边缘有微齿,孢子囊圆形。孢子二形。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石灰岩上或山地阴湿石上。分布山东、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湖南、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性味苦涩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每用1~3钱,泡酒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过江龙

药材名称小过江龙

拼音Xiǎo Guò Jiānɡ Lónɡ

英文名Herb of David's Spikemoss

别名过山龙卷柏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小过江龙,水煎服可致腹泻。

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蔓生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davidii Franch.[S.gebauerian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蔓生卷柏,多年生草本。主茎伏地蔓生,多回分枝,各分枝基部生根,细小,纤弱。营养叶二形,草质,背腹各2列,腹叶(中叶)指向枝顶,长卵形,锐尖头或渐尖头,背叶(侧叶)向两侧平展,卵状披针形,钝尖头,基部为不对称的心形,边缘膜质,白色,多少有睫毛状齿。孢子囊穗生于小枝顶端;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长渐尖头,边缘有微齿,孢子囊圆形。孢子二形。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石灰岩上或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及山东、福建、广东、广西、湖南、陕西、河南、河北、山西、江苏、江西等地。

性味苦;微辛;温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主肝炎;腹泻;风湿性关节炎;烫伤;外伤出血;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泡酒,3-9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猩猩花

    药材名称猩猩花拼音Xīnɡ Xinɡ Huā别名风铃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金铃花的叶或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utilon striatum Dickson采收和储藏:叶,全年均可采,鲜用

  • 臭黄荆叶

    《中药大辞典》:臭黄荆叶药材名称臭黄荆叶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Yè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叶,4~7月采。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q

  • 牛马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马藤药材名称牛马藤拼音Niú Mǎ Ténɡ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常绿油麻藤Mucuna sempe

  • 乌桕子

    《中药大辞典》:乌桕子药材名称乌桕子拼音Wū Jiù Zǐ别名乌茶子(《天宝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乌桕木根皮"条。性味甘

  • 桔梗芦头

    药材名称桔梗芦头拼音Jú Gěnɡ Lú Tóu出处《纲目》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茎。功能主治吐上膈风热痰实,生研末,白汤调服一钱,探吐。摘录《中药大辞典》

  • 岩胡椒

    药材名称岩胡椒拼音Yán Hú Jiāo别名土乌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川鄂新樟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cinnamomum fargesii(Lec.)Kosterm.[N.wilsoni

  • 鹿衔草

    《中国药典》:鹿衔草药材名称鹿衔草拼音Lù Xián Cǎo英文名HERBA PYROLAE别名鹿蹄草、鹿含草、鹿安茶、鹿寿草、冬绿、破血丹、紫背金牛草[四川]来源本品为鹿蹄草科植

  • 蛇退

    药材名称蛇退拼音Shé Tuì别名俞莲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褐黄蜘蛛抱蛋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原形态褐黄蜘蛛抱蛋,又名:千年竹、爬地蜈蚣。多年生宿根草本。

  • 千灵丹

    药材名称千灵丹拼音Qiān Línɡ Dān英文名Philippine Paphiopedilum别名花叶子、斑叶兰、巴掌草、花叶鹿含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兜兰的全草。

  • 饭汤子

    药材名称饭汤子别名跑路杆子、水茶子来源忍冬科饭汤子Viburnum setigerum Hance,以果实、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性味根:微苦。功能主治果:健脾。主治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