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姜黄草

姜黄草

药材名称姜黄草

拼音Jiānɡ Huánɡ Cǎo

别名黄姜、老虎姜、猴节莲

出处姜黄草始载《植物名实图考》二十三卷蔓草类,谓:“姜黄草,生滇南。蔓、叶俱如牵,根如姜而黄,极硬,以形得名。”据记载及附图,其原植物与薯蓣科植物黄山药一致。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黄山药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山药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圆柱形,不规则分枝,表面着生稀疏须根。茎左旋,光滑无毛,草黄色,有时带紫色。单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心形,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或宽心形,全缘或边缘呈微波状,干后表面栗褐色或黑色,背面发白色,两面近于无毛。花雌雄异株。雄花无梗,新鲜时黄绿色,单生或2-3朵簇生组成穗状花序,花序又分枝而呈圆锥花序,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苞片舟形,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而较小;花被碟形,先端6裂,裂片卵圆形,内有黄褐色斑点,开放时平展;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的基部,花药背着。雌花序与雄花序基本相似;雌花花被6裂,具6枚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先端截形或微凹,基部狭圆,每棱翅状,半月形,表面棕黄色或栗褐色,有光泽,密生紫褐色斑点,成熟时果反曲下垂;种子每室通常2枚,着生于中轴的中部。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500m的山坡灌木林下,或仅见于密林的林缘或山坡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呈圆柱形,有的略弯曲,直径2-3cm。表面黄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或须根痕,呈深棕色。质硬而韧,折断后断面呈白色绒毛状并可见很多黄色点状维管束散在。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分块根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雅姆皂甙元(yamogenin),又含薯蓣皂甙(dioscin),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

性味微辛;微辛;平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解毒消肿。主胃气痛;吐泻腹痛;跌打劳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绞汁余;或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芭蕉子

    《中药大辞典》:山芭蕉子药材名称山芭蕉子拼音Shān Bā Jiāo Zǐ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种子晒干。原形态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

  • 娃娃拳

    《中药大辞典》:娃娃拳药材名称娃娃拳拼音Wá Wɑ Quán别名扁担杆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麻糖果(《四川中药志》),拗山皮(《贵州草药》),棉筋条、山络麻、狗糜子(江西《

  • 扭子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扭子菜药材名称扭子菜拼音Niǔ Zǐ Cài来源桔梗科扭子菜Heterocodon brevipes (Hemsl.)Hand.-Mazz. et Nannf.,以全草入

  • 地皮消

    《中药大辞典》:地皮消药材名称地皮消拼音Dì Pí Xiāo别名地皮胶、刀口药、蛆药(《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喜栎小苞爵床的全草。夏、秋采集,切碎,晒

  • 桂木根

    药材名称桂木根拼音Guì M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桂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

  • 蓬莪术

    药材名称蓬莪术拼音Pénɡ é Shù别名蓬莪茂(《药性论》),蒁药(《唐本草》),蓬莪蒁(《日华子本草》),广茂(《珍珠囊》),蓬术(《普济方》),莪蒁(《本草备要》)

  • 青叶胆

    《中国药典》:青叶胆药材名称青叶胆拼音Qīnɡ Yè Dǎn英文名HERBA SWERTIAE MILEENSIS别名青叶丹、青鱼胆、走胆药、肝炎草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青叶胆Swertia

  • 紫油木皮

    药材名称紫油木皮拼音Zǐ Yóu Mù Pí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清香木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油木叶"条。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治

  • 彩斑桑勒草

    药材名称彩斑桑勒草拼音Cǎi Bān Sānɡ Lè Cǎo别名花叶叶、小花草、花花草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夏、秋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直立草本。茎圆柱

  • 血风藤

    《中药大辞典》:血风藤药材名称血风藤拼音Xuè Fēnɡ Ténɡ别名青藤、铁牛入石、青筋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的根、茎。全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