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大果臭椿皮

大果臭椿皮

药材名称大果臭椿皮

拼音Dà Guǒ Chòu Chūn Pí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大果臭椿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 var.sutchuenensis (Dode)Rehd.et Wils. [A.sutchuenensis Dode]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挖取根部,刮去粗皮,剥取根白皮,切丝,晒干。

原形态大果臭椿 落叶乔木,高10-30m。树皮灰色或淡褐色,幼枝无毛,红褐色,有光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柄紫色,长5-10mm;叶片卵状披针形,通常较大,长9-14cm,宽1.5-7.5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边缘无纤毛,近基部两侧有粗齿1-2对,每粗齿背面有1腺体。花小,杂性,白色带绿,排成多分枝的圆锥花序,长35-50cm;花瓣长约2.5cm,两面均被柔毛,雄花有雄蕊10,长于花瓣,花丝基部被粗毛;雌花中雄蕊短于花瓣,心皮5,花柱扭曲,粘合,柱头5裂。翅果长圆状椭圆形,长4.5-7cm,宽1.5-2cm,微带红褐色。种子1颗,位于翅果的近中部。花期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500m的路旁、沟边杂木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

化学成分根皮含樗苦素(ailanthin)及皂甙(saponin);木材含树脂(resin),鞣质(tannin),碳水化合物(carborhydrate)及香草醛(vanillin)等。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主痢疾;便血;崩漏;带下;疮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杯苋

    《中药大辞典》:杯苋药材名称杯苋拼音Bēi Xiàn别名蛇见怕(《海南植物志》),镜而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苋科植物

  • 矮子常山

    药材名称矮子常山拼音ǎi Zi Chánɡ Shān别名木质山海螺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小叶石梓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melina delauayana P.Dop[G.montana W

  • 风车藤

    《中药大辞典》:风车藤药材名称风车藤拼音Fēnɡ Chē Ténɡ别名黄牛叶、红龙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来源为金虎尾科植物风车藤的老茎。全年可采,切段晒干备用。原形态木质大藤本,长可达3

  • 鸭儿芹根

    《中药大辞典》:鸭儿芹根药材名称鸭儿芹根拼音Yā ér Qín Gēn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鸭儿芹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鸭儿芹"条。性味《贵州

  • 马乳

    《中药大辞典》:马乳药材名称马乳拼音Mǎ R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乳汁。性味甘,凉。①《别录》:"冷。"②《药性论》:"无毒。"③《本草拾遗》:

  • 青蒿子

    《中药大辞典》:青蒿子药材名称青蒿子拼音Qīnɡ Hāo Zǐ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枝,打下果实晒干。性味《日华子本草》:"味甘,冷,无毒。

  • 山麻杆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麻杆药材名称山麻杆拼音Shān Má Gǎn别名野火麻来源大戟科山麻杆Alchornea davidii Franch.,以茎、皮、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及长江流域。性味

  • 水苏

    《中药大辞典》:水苏药材名称水苏拼音Shuǐ Sū别名芥蒩(《本经》),鸡苏(《吴普本草》),香苏、龙脑薄荷(《补缺肘后方》),芥苴、劳蒩(《别录》),野紫苏、山升麻、乌雷公、朋头草、陈痧草(《湖南药

  • 芹花

    《中药大辞典》:芹花药材名称芹花拼音Qín Huā出处《唐本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水芹的花。化学成分含芸香甙、水蓼素和槲皮素等。性味①《唐本草》:"苦。"②《纲目》:&qu

  • 马尿花

    药材名称马尿花拼音Mǎ Niào Huā别名水旋复(《滇南本草》),油灼灼、苤菜(《野菜赞》),白苹(《滇南本草》整理本)。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水鳖科植物水鳖的全株。原形态水鳖(《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