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云实根

云实根

《中药大辞典》:云实根

药材名称云实根

拼音Yún Shí Gēn

出处《纲目》

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根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云实"条。

性味苦辛,温。

①《草木便方》:"甘涩,温。"

②《贵阳民间药草》:"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治感冒咳嗽,身痛,腰痛,喉痛,牙痛,跌打损伤,鱼口便毒。

①《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乳蛾,捣汁点水酒或同白酒汁服。"

②《纲目》:"主骨哽及咽喉痛,研汁咽之。"

③《草木便方》:"益精,治虚弱,崩淋。"

④《分类草药性》:"治腰痛。"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散风寒,治咳嗽。除寒湿,治腰痛,牙痛,痔疮。"

⑥《重庆草药》:"祛寒。治寒凉头痛、身肢痛。亦治跌打损伤,痨伤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散寒,发汗,止咳。治一般感冒,头眩,全身酸痛:云实根三钱,五匹风三钱(体虚时,加兰布正一钱)。加水两碗,煎汁一饭碗,一次服用。(《贵州民间方药集》)

②治凉寒头痛,肢体筋骨作痛:云实根一两,或加火葱头数枚,酒煨服。(《重庆草药》)

③治毒蛇咬伤:云实根一两,竹叶椒叶一两,娃儿藤根一两。白酒一斤,浸三至五天。每次服五钱至一两;另用云实根皮、犁头草半边莲各适量(均鲜),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④治阴疮、鱼口便毒:云实根皮(鲜)适量,白酒少许;捣烂外敷,每日换药两次。(《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云实根

药材名称云实根

拼音Yún Shí Gēn

英文名Root of Mysorethorn

别名牛王茨根、阎王刺根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esalpinia decapetala(Roth)Alston[Reichrdia decapetala Roth;Caesalpinia sepiaria Rox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或剥取根皮。

原形态云实攀援灌木。树皮暗红色,密生倒钩刺。托叶阔,半边箭头状,早落;二回羽状复叶,长20-30cm,羽片3-10对,对生,有柄,基部有刺1对,每羽片有小叶7-15对,膜质,长圆形,长10-25mm,宽6-10mm,先端圆,微缺,基部钝,两边均被短柔毛,有时毛脱落。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cm;总花梗多刺;花左右对称,花梗长2-4cm,劲直,萼下具关节,花易脱落;萼片5,长圆形,被短柔毛;花瓣5,黄色,盛开时反卷;雄蕊10,分离,花丝中部以下密生茸毛;子房上位,无毛。荚果近木质,短舌状,偏斜,长6-12cm,宽2-3cm,稍膨胀,先端具尖喙,沿腹缝线膨大成狭翅,成熟时沿腹缝开裂,无毛,栗褐色,有光泽;种子6-9颗,长圆形,褐色。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平原、丘陵地、山谷及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2-6cm,根头膨大,外皮灰褐色,粗糙,具横向皮孔,纵皱纹明显。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白色,占绝大部分。气微,味辛、涩、微苦。根皮呈卷筒状、槽状或不规则碎片状,长短厚薄不一,外表面灰褐色,粗糙,具疣状突起及灰黄色横向皮孔,常有内陷环纹;内表面浅褐色,略平坦,具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平整切面可见由石细胞群形成的斑纹。气微,味微涩。嚼之有砂粒感。以条大、皮厚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数十列木栓细胞组成,有的木栓细胞中含棕色物质;皮层窄紧接木栓层下侧,可见纤维束及石细胞群排列成环带,草酸钙方晶在此层亦排列成结晶带,有的结晶嵌于石细胞腔内或薄壁细胞中,靠近木栓层的薄壁细胞常充满棕红色物质。木质部导管单个或数个连接呈放射状,大小不一,木薄壁细胞中亦含有草酸钙方晶。淀粉粒众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根皮横切面:木栓层由20列木栓细胞组成,细胞长方形,长30-45μm,宽8-14μm,外方数列木栓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栓内层为5-15列薄壁细胞,多数细胞内含草酸钙棱晶,偶有石细胞群散在。中柱鞘部位有7-20列石细胞呈环状排列,有时有纤维束伴存。韧皮部占切面绝大部分,主要为由数百个石细胞组成的大型石细胞群及由数个石细胞组成的小型石细胞群散在,石细胞内有时有草酸钙棱晶;韧皮部筛管群常颓废成带状,与2-4列薄壁细胞间隔排列成6-7层;韧皮射线波形弯曲,宽2-6列细胞。薄壁细胞中常含淀粉粒、草酸钙棱晶及棕色物质。

根皮粉末特征:棕黄色。①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长椭圆形,长30-60μm,直径13-24μm,细胞壁厚,孔沟及层纹均明显,少数石细胞腔内含草酸钙棱晶,直径5-15μm。②纤维长约308μm,直径约17μm,胞壁厚,胞腔线形。③淀粉粒单粒圆形,细小,脐点不明显,复粒由2-3个分粒组成。④木栓细胞多角形,橙黄色,有时内含棕色物质。

化学成分根皮含鞣质。茎皮含鞣质5.23%。

性味苦辛;平;无毒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牙痛,风湿痹痛,肝炎,痢疾,淋证,痈疽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乳蛾,捣汁点水酒或同白酒汁服。

2.《纲目》:主骨哽及咽喉痛,研汁咽之。

3.《草木便方》:益精,治虚弱,崩淋。

4.《分类草药性》:治腰痛。

5.《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散风寒,治咳嗽。除寒湿,治腰痛,牙痛,痔疮。

6.《重庆草药》:祛寒。治寒凉头痛、身肢痛,亦治跌打损伤,痨伤咳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羽裂盾蕨

    药材名称羽裂盾蕨拼音Yǔ Liè Dùn Jué英文名triangle Neolepisorus别名过江龙、兰蕨草、青竹标、铁包金、三角枫、鸡脚草、鸡爪莲、观音针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 水苎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苎麻药材名称水苎麻拼音Shuǐ Zhù Má别名山麻、水麻、悬铃木叶、掌叶麻、大水麻、水禾麻、马鞭麻、龟尾麻、薮苎麻、芙蓉麻来源荨麻科水苎麻Boehmeria

  • 丝瓜花

    《中药大辞典》:丝瓜花药材名称丝瓜花拼音Sī Guā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花蕾,夏季开花时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条。化学成分花中谷氨酰胺、天

  • 玫瑰花

    《中国药典》:玫瑰花药材名称玫瑰花拼音Méi Gui Huā英文名FLOS ROSAE RUGOSAE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花蕾。春末夏初花将开放

  • 蒴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蒴莲药材名称蒴莲别名云龙党、过山参、土党参[海南]来源西番莲科蒴莲属植物蒴莲Adenia chevaliert Gagnep.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性味甘、微苦,凉。

  • 蜈蚣

    《中国药典》:蜈蚣药材名称蜈蚣拼音Wú Gōnɡ英文名SCOLOPENDRA别名百足虫、千足虫、金头蜈蚣、百脚来源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

  • 黄花稔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花稔药材名称黄花稔拼音Huánɡ Huā Rěn别名黄花地桃花、地膏药、黄花母、千斤坠、枚叶草、山鸡绸、土黄芪[福建]、细迷马桩棵、素花草来源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白背黄花

  • 一柱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柱香药材名称一柱香拼音Yí Zhù Xiānɡ来源茜草科一柱香Hedyotis capituligera Hance [Oldenlandia capitul

  • 红直当药

    《中药大辞典》:红直当药药材名称红直当药拼音Hónɡ Zhí Dānɡ Yào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红直当药的全草。8~9月采集全草,晒干备用。原形态

  • 香橼露

    药材名称香橼露拼音Xiānɡ Yuán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果实之蒸馏液。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香橼"条。性味淡。功能主治消痰逐滞,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