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黑疔

黑疔

病名。①系指牙龈生疔色黑。多由阳明火毒、或大肠经湿热薰蒸而成。为疔生于牙缝龈肉上,其色黑,且麻木而痒,或破溃后流脓血,疼痛甚剧,连及腮项。“牙疔牙缝胃火成,大肠湿热亦可生。肿如粟米连腮痛,若兼麻痒即黑疔。”(《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外吹清咽利喉散。参见牙疔条。②系指耳内生疔。多由火毒上炎致疔生于耳内,形如花椒子,根脚深,色黑,疼痛如刺,痛引腮脑。《外科正宗》卷四:“黑疔生于耳窍之内,黑硬腐烂,破流血水,疼及腮颧。”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等加减。或服蟾酥丸

猜你喜欢

  • 身面卒浮肿

    证名。指身体头面突然浮肿者。《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身面卒浮肿者,亦水病之候也。此由肾脾虚弱之所为也。肾主于水,今肾虚,故水妄行,脾主于土,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流溢散入皮肤,全身面卒然浮肿也。”症还常

  • 医方新鉴

    朝鲜医书。朝鲜·韩秉琏著。全书以较大篇幅详细介绍脏腑论、水火论、阳不足论、先后天论、标本论、阴阳论、五运六气论和四象人论的内容。论述了望、问、闻、切,伤寒脉法及杂病脉法。载313种病证的治法。现有19

  • 音义通瞬。或作眴。目开阖自动,即眨眼。《素问·宝命全形论》:“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 手丫支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丫发。见该条。

  • 火烟子

    见《陕西草药》。为金牛七之别名,详该条。

  • 翻喉

    病证名。由心肺气虚,喉管翻出所致。口内吐出红虫一条,扯之不出,触之痛彻心肺。治法宜用人参浓煎服,大补其元气。上述症候颇类今之剥脱性食管炎。而当时因受条件所限,可能误认食管为喉管,故称翻喉。

  • 天突

    经穴名。代号:RN22。出《灵枢·本输》。别名玉户、天瞿。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当胸骨切迹上缘上0.5寸凹陷处(《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另说“在颈结喉下二寸”(《针灸甲乙经》)、

  • 四脉

    手足太阳、阳明经脉的合称。《素问·经脉别论》:“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张志聪注:“四脉者,太阳之小肠、膀胱,阳明之胃与大肠,即四形脏之脉也。”

  • 猴局根

    见《闽东本草》。为苞蔷薇根之别名,详该条。

  • 天吊惊风

    出《本草纲目》。即天钓。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