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麒麟菜

麒麟菜

《中药大辞典》:麒麟菜

药材名称麒麟菜

拼音Qí Lín Cài

别名鸡脚菜(《纲目》),鹿角菜(《琉球国志略》),鸡胶菜(《罗源县志》)。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红翎菜科植物麒麟菜珍珠麒麟菜藻体

原形态①麒麟菜

藻体长12~30厘米,宽2~3毫米,肥厚多肉,紫红色,软骨质,不规则的分枝。基部具一圆盘状的固着器,上生少许纤维状根。分枝圆柱形,腋角广开,近于水平伸出,互生、对生、偏生,或为叉状分枝,顶端往往尖细,四周具疣状突起。分枝上部的突起密集,在下部的稀疏。内部结构:皮层的最外2~3层细胞较小,向内则为渐大的薄壁细胞,髓部中央有藻丝。四分孢子囊集生。囊果突起于藻休表面,为半球形。

分布我国台湾沿岸。日本(琉球)、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等地亦有分布。

珍珠麒麟菜

藻体黄绿色至紫红色,腹面暗红,平卧,分枝彼此重迭,缠结成径约10~20厘米之团块。分枝为圆柱形或稍扁压,宽5~10毫米,二叉式或偶有三叉式、四叉式分枝;表面突生乳头状或圆锥状突起,在较老的枝上乳头状突起较低,或不明显,腹面突起较少。藻体腹面有多数固着器,有的在较长的小枝顶端具有一圆盘状固着器,附着于其他分枝,使藻体愈合成团。本种外形变异。甚大,内部结构,皮层约2~3层;髓部厚,散布着较多的小细胞。

一般生于大干潮线下1~2米处的碎珊瑚上。分布我国海南(琼海)和台湾。日本(琉球群岛)亦有分布。

化学成分麒麟菜含粘质,粘质的成分中有半乳糖、半乳糖硫酸酯、半乳糖硫酸酯钙盐、3,6-去水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和D-木糖。

性味《纲目拾遗》:"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消痰。能化一切痰结,痞积,痔毒。"

复方治辛苦劳碌之人,或嗜酒多欲,忽生外痔:麒麟菜洗去灰一两,用天泉水煮烊,和白糖五钱食之。(《养生经验补遗》石花膏)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麒麟菜

药材名称麒麟菜

拼音Qí Lín Cài

英文名agar-agar

别名鸡脚菜、鹿角菜、鸡胶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琉球国志略》:鸡脚菜、麒麟菜,俱生海滩上,颇相似,有黄、白二种。

2.《纲目拾遗》:麒麟菜,出海滨石上,亦如琼枝菜之类,琼州府海滨亦产。今人蔬食中多用之,煮食亦酥脆;又可煮化为膏,切片食。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翎菜科植物麒麟菜及珍珠麒麟菜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heuma muricatum(Gmel.)Web.van Bos.;Eucheuma okamurai Yamada

原形态1.麒麟菜 藻体紫红色,软骨质,肥厚多肉,长12-30cm,宽2-3mm,体圆柱形,不规则的分枝。腋角广开,近于水平伸出,互生、对生、偏生或数回叉状分枝,先端尖细,两边或周围具疣状突起。于分枝上部的突起密集,在下部的稀疏。髓部中央有藻丝。四孢子囊集生。带形分裂。囊果突起于体表而呈半球形。固着器盘状。

2.珍珠麒麟菜 藻体北面黄绿色至紫红色;腹面暗红色,长10-20cm,匍匐,主枝圆柱形或略扁,宽0.5-1cm,二至三回叉状分枝,分枝亚圆柱形较粗短,彼此相互重叠,缠绕成团块状。枝体表面有乳头状或圆锥状突起,老枝上突起较低或不明显,腹面突起较少而有多数固着器,有时在较长小枝顶端亦生出圆盘状固着器,以便互相吸附,故本种外形变异较大。髓部厚,薄壁细胞大,胞间散布较多小细胞。囊果半球形,于体表或腹面生成。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大干潮线下1-2m处的珊瑚礁上。

2.生于低潮带下2-5m深处的珊瑚礁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等海域。

2.分布于台湾、海南等沿海。

性状性状鉴别 (1)麒麟菜 藻体紫红色,主枝圆柱形,具不规则分枝。分枝互生、对生、偏生或叉状分枝,枝端细尖,周围具疣状突起。分枝上部突起较密。气腥,味咸。

(2)珍珠麒麟菜 藻体分枝相互缠绕成团状。枝表面具乳头状或圆锥状突起,老枝上不明显。腹面有多数固着器,并有少数乳头状突起。

化学成分麒麟菜含D-半乳糖(D-galactose),3,6-脱水-D-半乳糖(3,6-anhydro-D-galactose),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ic acid),半乳糖硫酸酯,半乳糖硫酸钙盐,D-木糖(D-xylose)等。

性味咸;平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消痰;清热。主瘰疬;咳嗽;瘿瘤;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复方治辛苦劳碌之人,或嗜酒多欲,忽生外痔:麒麟菜洗去灰一两,用天泉水煮烊,和白糖五钱食之。(《养生经验补遗》石花膏)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消痰。能化一切痰结,痞积,痔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华山矾

    《全国中草药汇编》:华山矾药材名称华山矾拼音Huà Shān Fán别名土常山[广西]、狗屎木、华灰木来源为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华山矾Symplocos chinensis (Lour

  • 竹鼠肉

    药材名称竹鼠肉拼音Zhú Shǔ Ròu出处《纲目》来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肉。原形态竹鼠(《说文》),又名:竹豘(《纲目》),篱鼠(《本草求原》)。体形粗壮,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0厘

  • 广西十大功劳

    药材名称广西十大功劳拼音Guǎnɡ Xī Shí Dà Gōnɡ Láo别名土黄连、木黄连来源小檗科广西十大功劳Mahonia shenii Chun,以根、茎入药。生境

  • 粉防己

    药材名称粉防己拼音Fěn Fánɡ Jǐ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别名汉防己、白木香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trandra S. Mo

  • 桃子

    《中药大辞典》:桃子药材名称桃子拼音Táo Zi别名桃实(《别录》)。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热果实。化学成分果实食部每百克含蛋白质0.8克,脂肪0.1克,碳水化物7克,

  • 锦香草

    药材名称锦香草拼音Jǐn Xiānɡ Cǎo别名白毛虎舌毡、老虎耳、石用、大虎耳草、山霸王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锦香草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gathis caualerie

  • 冻绿刺

    《中药大辞典》:冻绿刺药材名称冻绿刺拼音Dònɡ Lǜ Cì别名鸭屎树、野苦楝子、洞皮树、臭李子、老鹤眼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圆叶鼠李的茎叶、根皮。 夏、秋采收。晒干。

  • 芭蕉油

    《中药大辞典》:芭蕉油药材名称芭蕉油拼音Bā Jiāo Yóu别名芭蕉汁(《卫生杂兴》),芭蕉树水(《中级医刊》(5):57,1959)。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茎中的液汁。于

  • 松笔头

    《中药大辞典》:松笔头药材名称松笔头拼音Sōnɡ Bǐ Tóu别名松树蕊(《滇南本草》),松木笔(广西)。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幼枝尖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一把香

    药材名称一把香拼音Yì Bǎ Xiānɡ别名长花荛花、黄狗头、藤构、构构麻、糯叶叶、香构来源瑞香科一把香Wikstroemia dolichantha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