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品汇精要》。为玉簪花之别名。详该条。
①纵,弛纵、纵缓之意。多属筋脉、关节病变,如筋纵、百节皆纵之类。《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②指脉象。《伤寒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儿在胎中,孕母曾患疟疾,或为邪热所伤,儿受其气,生后出现潮热,热来之前,身体寒战,牙关紧急。治宜调其阴阳,阴阳自和,其热自退。
【介绍】:宋代人。撰有《尊生要诀》1卷。
五音之一。脾音宫,其音沉宏雄壮,大而和缓。
灸法名。即非化脓灸,见该条。
见阴郄条。
煎药法之一。一般对有毛的植物药如旋复花等须用布包煎,以免其毛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又如对过小的子仁(如苏子、车前子等)亦宜包煎;有些散剂、丸剂、核仁捣泥等与饮片同煎,为了防止药汤浑腻难服,亦可包煎。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叶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云洲。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家世三代业医。他继承医业,更有发挥,参照《内经》等古典医籍,博采古方,引述宋、元迄明代名家之说,并有所变通,编成《明医指掌》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