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后正中线2.5寸处。主治胆病惊恐,食欲不振,口舌无力等。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证治准绳·女科》卷一。即补真润肠汤,见该条。
气消,指肺气消耗。肺主气,悲伤过度,使肺气运行不畅,久而气郁化热,热蒸则肺气消耗。《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病证名。多由脾经湿热,复受风邪,风与湿热相搏而发。症见眼眶红赤,痒痛难忍,历久不愈。治宜内服清热祛风,除湿止痒之剂,外予棉裹散薰洗,或用郁金、胆矾、月石、炉甘石研细末,用鸡蛋黄熬油调敷。参见眼弦赤烂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天花粉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889~1969【介绍】:现代医家。湖南长沙人。早年随父学习中医并临症多年,曾在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明道中医学校等处任教。建国后,被选为湖南省政协委员,后调中医研究院参加临床工作。著有《四诊
出《名医别录》。即甜瓜子,详该条。
病名。《杂病源流》卷二十四。系由毒蛇瘴气中人,致咽喉肿痛或颈项肿痛者。“又有锁喉蛇瘴,岭南人多受朴蛇瘴气,项大肿痛连喉者。”或身发寒热、肿痛难咽。治宜解毒消肿。可选用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
医学目录学著作。2卷。清·曹禾撰于1851年。以历代名医为纲,著录医书487部。著者则简述生平事迹,医书则考证源流,提要钩玄。有《双梧书屋医书》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见《四川中药志》。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